编辑:sx_gaohm
2015-10-25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调研考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威廉希尔app 一直陪伴您。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不能使用计算器,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2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哪种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酵母菌 B.支原体 C.噬菌体 D.乳酸菌
2.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
B.其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D.1665年胡克首次观察到了真正的活细胞
3.下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或细胞内的某种结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含有双层膜结构
B.只有真核细胞才具有甲和乙结构
C.丙结构具有纤维素成分的细胞壁
D.丙所含的遗传物质是RNA
4.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自由扩散
5.下述内容为叶绿体和线粒体所共有的是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 ②含少量DNA和RNA ③生命活动中能产生氧 ④生命活动中能产生CO2 ⑤生命活动中能产生ATP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6. 下图中,甲表示植物的淀粉酶与人的淀粉酶活性受pH影响的情况,乙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为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若细胞质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C.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
D.不能判断C酶的最适活性温度
7.不能合成多糖的结构是
A.叶绿体 B.内质网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8.糖元、核酸和淀粉酶的基本单位分别是ks*5u
A.单糖、碱基、氨基酸 B.葡萄糖、碱基、氨基酸
C.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 D.葡萄糖、核苷酸、葡萄糖
9.免疫球蛋白lgG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该l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lgG有肽键数
A.m个 B.(m+1)个
C.(m-2)个 D.(m-4)个
10.ATP的结构简式是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11.科学家用两种伞藻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嫁接实验,该实验说明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过程 B.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的场所
12.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 和NO3- 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能量、载体数量 B.能量、离子浓度
C.载体数量、能量 D.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13.在需氧呼吸的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A.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B.在电子传递链的末端与氢结合生成水 ks*5u
C.参与酶的催化反应
D.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14.据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可分别代表丙酮酸和三碳化合物
B.②过程要消耗还原氢(NADPH),①可以产生
还原氢(NADH)
C.①、④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②、③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
D.①、④过程一定是需氧呼吸,②、③过程一定是光合作用
15.右图所示为物质过质膜的运输。箭头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向,黑点的数量代表物质的浓度,该物质可能是
A.胰岛素 B.尿素 C.氨基酸 D.氧气
16.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17.右表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数据得出的下列结论对的是
A.质量相同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被彻底分解时,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多
B.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C.脂肪、糖类、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终产物都是CO2和H2O
D.脂肪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8.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正确关系是
A.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态 B.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态
C.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不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下列与生物基本特征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均含蛋白质和核酸,均由细胞组成ks*5u
B.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自我更新,应激性、生长、发育都以新陈代谢为基础
C.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统一整体,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0.把一个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投入清水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变化将是
2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个体不同器官的活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B.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将继续催化淀粉分解
C.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在人体内起作用
D.酶的形成过程均要经过核糖体中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从细胞中分泌出去等几个阶段
22.下列有关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很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方可观察到
B.构成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构成同一生物体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
C.真菌和细菌都属于微生物,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
D.大象细胞的体积不比蚂蚁细胞的大
23.右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按 ①②③④ 的顺序依次代表的结构是
A.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 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24.如图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O2溶液。1~4号试管的控制温度与投入物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投入物品后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1~4号试管口,则1号试管口火柴复燃最迅速
B.若1~4号试管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则4号设置得不科学
C.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要再增设5号试管,5号试管内应加入1克用酸液或碱液浸泡过的鲜猪肝,温度为37℃
D.如C项设置的5号试管与2号试管做对比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过酸或过碱会影响酶的活性
2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26.关于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厌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但对底物的分解反应也是属于氧化反应
B.有二氧化碳产生的呼吸作用为需氧呼吸
C.蓝藻进行需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
D.厌氧呼吸对生物体的生存都是有害的
27.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仁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的结果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丁 √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上述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 ( )
①衣藻 ②硝化细菌 ③乳酸菌 ④光合细菌 ⑤蛔虫 ⑥水稻
A.②⑤⑥① B.③⑤④⑥ C.①④⑤⑥ D.④⑤⑥①
28.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需氧呼吸的2倍
C.氧浓度为c时,呼吸作用最弱
D.氧浓度为d时,需氧呼吸强度与厌氧呼吸强度相等
29.为了探究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最适温度,正确的做法是
A.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加到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45℃为最适温度
B.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加酶洗衣粉,洗涤不同样的污物,洗涤效果最好的为最适温度
C.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最好的为最适温度
D.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37℃
标签:高二生物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