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专业解读 > 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专业简介

编辑:yuanjf

2012-06-04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为你提供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专业简介
 

广告学院 College of Advertising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早在1988年,新闻系成立广告学专业,1989首届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入学,1993年招收第一届广告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招收第一届广告学 方向博士研究生。

广告学院现下设广告学系、艺术设计系、公共关系系及多个研究机构,开办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艺术设计等三个专业,涵盖了本科、双学位、硕士以及博士等各个教学层次。目前广告学院在城市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传媒经济研究、中国广告发展史研究、广告主营销战略与广告活动研究、数字新媒体研究、公关与舆情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广告学院力求从教学、科研两方面构建领先的专业平台,并以教学、科研的成果积累为基础,形成一个行业知识汇集与发散的优质平台,为学生成人、成才构成有力的支持。

教学:强调培育核心资源,构建独特、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本科生教学领域,广告学院的课程可分为三类,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办学层次。位于最底层的是大学生基础课程群,为学生提供学习型空间;第二层是专业核心课程群,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环境;位于最上层的是导师型实践研究讨论课程群,为学生提供创新性研究机会。

在教学管理中,尊重并启发学生的选择,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选课的方便,在完成共同的基础课程群同时,学生可以在广告、公关、广告设计等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选择课程,形成不同的专业出口,以改变传统的一个专业对应一个出口的专业单线教学管理模式。

科研领域:强调建立和稳定科研平台,以创新引领教学和实践

科研平台使学院可以努力站在专业前沿,成为专业知识创新的重要装置,以创新引领教学。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目前主要科研与教学实践平台包括:

IMI市场研究所。每年编辑出版《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拥有持续十年涉及21个城市的目前国内最早的城市居民消费行为数据库、传播效果研究室,为企业、媒介提供电脑辅助电话调查、即时广告效果监测报告。近年出版有关学术专著:《多种形态的中国城市消费着》、《多种形态的中国城市家庭消费》。

IAI国际广告研究所。每年编辑出版《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拥有持续多年涉及电视、报纸、杂志以及户外的广告作品数据库。

广告主研究所。主要从事企业营销战略、品牌传播战略以及广告活动业务的基础理论与实务研究。负责编辑《市场观察-广告主》杂志。

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数字传媒研究院。两个机构的前身是媒介研究所,主要从事内容产业、新技术新媒体、区域媒体、媒介经营与产业化运作等领域的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暨中国新闻发展公司舆论情报研究基地。由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新闻发展公司合作成立,设在广告学院公共关系系。研究所旨在建立一个舆论情报和信息收集、分析、研究的一体化平台,为组织、机构和国家的决策提供准确、有效并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资料。

多年来,广告学院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办公室、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主协会等政府、行业机构以及中央电视台、株式会社电通、美国one show club、广东省广告公司、中国联通等媒介、广告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涉及人才培养、科研、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和实践平台

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从动态研究到固化沉淀的良性循环,动态项目和年度报告等研究成果向下积淀,同时,这些学术成果向上对本科教学、项目研究形成重要支持。

在建的中国广告博物馆与媒体信息平台成为这一积淀的重要平台。

中国广告博物馆将通过文物、文献的收藏,实现非正式教学、展览展示、科研合作、运营开发等功能,为媒介经营、出版发行、教学培训、展览、咨询诊断等提供社会性服务。

作为“ 211”项目的媒体信息平台建设启动于2003年。该平台由数据库平台、海量信息存储平台、媒体信息综合处理平台、检索查询平台构成,通过web发布实现外部运用。数据库内容涉及新闻传播信息、广播影视技术信息、外语传媒有声语言精品语料库、传媒有声语言精品语料库、媒体管理信息及其他应用。目前,工程的第一期目前已经完成,建立起一个初具规模的实用的传媒信息综合中心,基本满足产学研的需要。工程下一步的建设目标是完善传媒信息综合开发,使其满足实际的需要,使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与学术建设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争取在2008年,把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面向媒体信息科技领域研究的知名研究机构。

标签:专业介绍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