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6-04
我们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精品小编准备了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押题,希望你喜欢。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房之夜
萧 红
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
“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会打山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
“我也是差一点呢!怎样好的打手也怕犯事。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
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地为旷野上的响亮的铃子所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
“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
“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
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地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
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
“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他自己说。
到了下午,起风了。冯山看着那黄澄澄 的天色。
马倌联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
“你还不信吗?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
“扯谎的小东西,你不骗我?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倌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
冯山也跑了起来:“可是真的?明天就来!”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
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是,来的。”
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是。”
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
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
“这是真的了,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
“来啦!在大上房里吃饭!”
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信的人而唤着:“冯厨子,来热一热酒!”
……
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就可以跑到人们的脚下。人们都望着那山腰发白的道路。冯山也望着山腰也望着太阳,眼睛终于有些花了起来,他一抬头好像那高处的太阳就变成了无数个。眼睛起了金花,好像那山腰的大道也再看不见了。
“来啦!来啦!……黑骑马……”
孩子们,有的下了高岗,顺着大道跑去了。冯山的两只手都一齐地遮上了眉头,等他看见了马颈上的那串铜铃,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已经分辨不出那坐在马背上的就是他少年时的同伴。
他走了一步,他再走了一步,已经走下了高岗。他过去,他扒住了那马的辔头,他说:“老五……”他就再什么也不说了。
在吃酒的时候他和五东家是对面坐着,他们说着杨老三是哪年死的,单明德是哪年死的……还有张国光……这一些都是他们年轻时的同伴。酒喝得多了一些的时候,冯山想要告诉他,某年某年他还好上了一个寡妇。但他看看周围站着的东家的太太们和姑娘们,他又感觉这事不方便说了。
五东家走了的那天夜晚,他好像只记住了那红色的鞍,那土黄色的风帽。他送他过了太平沟的时候,他才看到站在桥上的都是五东家的家族……他后悔自己就没有一个家族。
马房里的特有的气味,一到春天就渐渐地恢复起来。那夜又是刮着狂风的夜,所有的近处的旷野都在发着啸……他又像被人们遗忘了,又好像年轻的时候出去打猎在旷野上迷失了。
马倌喂马的时候,他喊着马倌:“给老冯来烫两盅酒。”
等他端起酒杯来,他又不想喝了,从那深陷下去的眼巢里,却安详地逃出两条寂寞的泪流。
(有删改)[来源:Z*xx*k.Com]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叙述了冯山老人晚年的境遇和心灵世界,在童年伙伴之间不同命运的对比中,寄寓着作者对底层民众不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的无限哀怜和赞赏。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故事中时令的变化,冯山早晨推开马房的门扇时,“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天气已经转暖的景象。
C.冯山对五东家要来的消息不相信,所以他怀疑马倌的消息,向少东家打听,向马夫打听,向厨子打听。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D.小说处处突出冯山的老态,尤其是“他越说越没力量”“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那深陷下去的眼巢”等神态、肖像的描写,都表现出冯山的年老体衰。
E.冯山虽然是五东家的长工,但是当他们共同聊起往昔的人和事时,两人之间没有阶级界限,不再是长工和东家,而是充满温情的少年伙伴。
2.作品中的冯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怎样叙述冯山与五东家见面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写冯山送走五东家后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那棵梧桐树
李翠娟
爷爷是在一个春季栽下这棵梧桐树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生长速度很快,没几年树头就罩住了大半个院子。
左邻右舍对它的生长速度惊叹不已,经常询问爷爷到底是怎么打理它的,爷爷捋着花白的胡须,笑而不答。
那时候,在梧桐树下玩耍,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事情。它粗大的腰身需要好几个孩子才能合抱过来。斑驳的树皮像是一幅幅抽象的画作,我们的眼睛总能从这些画作里探索出一些大人看不到的神奇世界。
夏季是梧桐树最美的时候,那一串串像紫色铜铃一般的花朵缀在翠绿的枝条上,微风吹过,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禁使劲多吸几口。
那天,张木匠过来的时候,夕阳已经西下,如火的晚霞给梧桐树涂上了一抹金色。他围着树身转了几圈,眼神里是掩藏不住的惊喜。
我很不喜欢这个人,因为他整天在村里闲逛,看见谁家有要成材的树,总是软磨硬泡非要砍了去。
这几年他和外地的木材商联手倒腾木材,很是发了一笔横财。看得出爷爷也不是很喜欢这个人,他来找过爷爷几次,爷爷都没有搭理他。
这次他又来了,他把爷爷从屋里拽出来,说:“你出个价,多少钱我都要。”
爷爷没有理睬他,他缓缓走到树前,用手摩挲着梧桐树,像平时摸我的头一样温柔,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说:“你走吧,这树我不卖。”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进了屋,张木匠望着爷爷坚定的背影,跺跺脚,无可奈何地走了。
梧桐树保住了,我们又可以在树下玩了。它如伞的树冠越来越茂盛。就像在院子里撑开了一把巨大的伞,家里人每天都在伞下或干活,或休息,或吃饭。
可是好景不长,来年春天,村里突然送来了重新规划街道的通知。我们家在搬迁范围之内,而且梧桐树因为影响规划,也在砍伐之列。一家人知道这个情况后都闷闷不乐。
这次,张木匠又来了,他拿着规划图,边给爷爷看边得意地说:“这棵梧桐树可是占着主街道的!这次你是非卖给我不可了,别犹豫了,你点头,我明天就来砍树……”
爷爷没等他说完,猛吼一句:“说不卖就不卖。”说完倒背着手独自走了,留下张木匠站在那里,表情讪讪的,很不自然。
爷爷在搬家之前,还是忍痛吩咐家人把梧桐树砍倒了。为此,我抱着爷爷的腿哭了一下午,爷爷只是一个劲地叹气,什么话都没有说。
我们搬走的时候,一起把梧桐树拉到了新家。
不料张木匠仍是不依不饶,几次三番来到新家找爷爷,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他铁青着脸责问爷爷,为什么不把树卖给他,爷爷总是闭口不言。家里人被逼急了,都开始劝爷爷,爷爷始终都不点头。
时光就这样缓缓流去,转眼之间,冬天来了。爷爷突然病重,家里人四处为他求药,可是他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让我们的心揪得厉害。
那个早上,北风肆虐,天灰蒙蒙的,新一轮寒流来了。我们都跪在爷爷的床前,他已经昏过去好几次了,我们知道他已经来日不多 。
他吩咐爸爸去把张木匠叫来,断断续续地说:“当年……栽树的时候,我在树下埋了一头死猪,所以……树长得很快,但是……但是……我知道它长得过快,木材一定不结实,所以不愿卖给你……”
对爷爷的话,爸爸和张木匠都半信半疑。他们一起用电锯把那棵梧桐树锯成了板材,果然,当家人凑上前去细看那些板材时,发现那些板材上面布满了粗大的裂纹,好像很酥脆的样子,这样的木板显然是不能打成好家具的。
张木匠奔进屋里,看到爷爷 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不由得泪流满面……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11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品开头交代梧桐树的生长状态和枝繁叶茂的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铺垫。
B.作品第二段写左邻右舍对梧桐树的惊叹和爷爷的笑而不答,巧设悬念并暗示了小说的结局。
C.作品主要通过张木匠这一人物为买树多次登门以及村里对街道的重新规划等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D.张木匠是一个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人,所以当他得知梧桐树非砍不可的消息后有点幸灾乐祸。
E.小说以张木匠面对死去的爷爷泪流满面结尾,表现了他的愧疚和对爷爷的感激之情。
2.作品是怎样叙述有关梧桐树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中的“爷爷”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爷爷”临终时说的一番话在作品中有哪些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两家客店
[法]都德
在那小村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
那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尽是热闹、生动的气象。门都敞着,门前停着驿车,远客们在墙阴遮挡的大道旁酣饮。庭院里挤满了骡马和车辆,车夫在棚下躺着,等候夜间的凉气。屋里溢出狂暴的呼号和叫骂,酒杯在叮当相碰,拳头在乱击着桌子。还有一种清脆欢快的歌声超出一切喧嚣之上,震得窗户都在颤动。
这边呢,静悄悄的像是没有人住。大门前乱草丛生,窗扇都已破碎,一株脱皮的冬青树横悬在门上。进门来是一间狭长的房子,荒凉而惨淡,从三个没有帘子的窗口中透入些微光,屋子越显得荒凉难堪;桌子上放着积满灰尘的破玻璃杯;一张黄色小榻和一张书桌,似乎都在那里打瞌睡。好多的苍蝇,聚集在天花板上,爬在窗户上。推开门,只听见一阵嘤嘤嗡嗡的翅子声。房子尽头,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这是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容色灰暗。
“你要干什么?”她擦了擦眼睛说道。
“我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
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
“这不是一所客店么?”
妇人长叹了一声:“就算是吧。可是,为什么你不到对面去呢?那里多热闹呵。”
“我受不了热闹,我想安静地休息一会儿。”
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她打开门,搬过酒瓶,擦净杯子,竭力想驱散那成群的苍蝇。今天来了一位客人,显然是一件郑重的事情。这女人不时停步,手摸着头,像是因为东西不齐供应不周而觉得失望。她走进后面的屋里去,我听到她的大钥匙在摇动作响,听到她在摸索锁孔,在开面包箱,在洗拭盘子,时时传来沉痛的悲叹和掩抑的抽咽。这样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干面包,石块一般硬,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
“替你预备好了。”这古怪的老妇说完,又回到窗口去了。我一面喝酒,一面想些话来和她攀谈。
“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吧?”
“从没有一个客人,先生。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这里本是换马的地方,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往来停留。但是,自从我们邻家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实在呢,这屋子里确乎没有一点儿快乐处。我既长得不好看,一向又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有一个从阿莱来的女人——一个美貌的女人,衣上镶着好看的花边,脖子上挂着三串金珠——在看管店房。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在她的门前经过,可我呢……”
她迷惘地,冷冷地说着,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对面店里的事情能引她的注意。突然间,大道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鞭声在空中爆裂,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再会呵!再会!”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你听见没有?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我茫然望着她。
“什么?你是说他……?”
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我只是悲泣。这屋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没有人肯来了。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到大道那边去喝酒了。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听啊!他又在那边唱了。”
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颤抖着,泪珠从颊上滚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你要干什么”这句生硬的发问,既表现了老妇人对陌生客人到来的冷漠和不欢迎,也反映了她作为店主人高度的警惕性。
B.“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表现了老妇人对于“我”的话很怀疑,她不相信“我”真的会光顾她的客店,足以看出店里无人光顾时间之久。
C.顾客都不约而同地光顾对面小店,即使等待也愿意,其中有顾客喜新厌旧的心理原因,同时也与老妇人的小客店卫生条件差、饮食质量不高、服务不周到有一定关系。
D.丈夫痴迷于对面客店,跟着那个女人唱歌,说明他是一个耐不住寂寞贪图热闹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极度热爱,而这一点是之前他自己也没有发现的。
E.老妇人小店衰落的原因有对手的恶意竞争,有男主人的软弱轻浮,也有女主人的沉溺痛苦不能自拔。这种一言难尽的丰富性正是小说韵味所在,令读者久久回味。
2.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小说另外一个主要形象的约瑟,始终以暗线的形式出现,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乘以3得8
赵 新
我7岁还没上学,不识字也不识数,当然更不会算账。村里人说我是个傻二小。
有一年,我家的斜对面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卖针头线脑、纸张文具,也卖些吃的喝的。掌柜的是我的本家赵泰爷爷,一个很斯文的白胡子老头。开张那天,他先放了两挂鞭炮,然后在大门上贴了一副鲜红的对联。我问他这对子上写的什么,他告诉我,上联是“有酒今日醉”,下联是“没钱你别来”。我问他啥意思,他说,傻二小,回家问你爹去吧!
回到家里,我把那副对联给爹念出来了,问爹这是啥意思。
爹是农民,满头黄尘,一脸汗水。抽了一袋旱烟后,爹说,二小,他那副对子一是鼓动人们买他的东西,手里有钱要舍得花;二是说他做买卖不赊账,没钱别进他的铺子。爹说赵泰这个人虽然识文断字,可是很小气,很抠,财迷脑瓜。爹还说他应该有个“不赊不欠”的横批!
爹说对了,不一会儿赵泰爷爷就把横批贴出来了,只不过是“概不赊欠”!我很佩服爹的智慧和眼光,尽管爹一字不识。爹笑着告诫我,你这个爷爷把一枚钱看得比磨盘还重,可别去买他的东西,小心糊弄你!
那天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爹要点火做饭时,突然发现没了洋火(火柴)。爹不敢怠慢和冷落亲戚,就交给我两毛钱,让我去买洋火。爹告诉我二分钱一盒洋火,买三盒,剩下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要如数拿回来。爹说了这么几句,让我赶紧跑着去。[来源:学#科#网Z#X#X#K]
进了赵泰爷爷的铺子时,那位白胡子老头正趴在柜台上噼里啪啦打算盘。他头戴一顶瓜皮帽,身穿一件蓝布长衫,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有尊严。他把算盘推到一边,俯下身来摸着我的头说,人家别的孩子都上学了,你为什么不上?我说,爷爷,我不识数!他说,你小子不上学,不就越来越笨吗?我说,爹不让我上学,说掏不起书钱!他说,你爹糊涂!掏不起书钱不会借?他还让你当一辈子傻二小呀?他猛地把柜台一拍,短见,你爹真正是短见!
赵泰爷爷的脸红了,雪白的胡子也抖动起来。他坐下去歇息一阵才问我买什么,身上带了多少钱。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洋火是二分钱一盒,三盒,用乘法算,二乘以三得八。你身上带着两毛钱,用减法算,两毛减去八分,我应该再找给你一毛钱。你听明白了吗?听不明白,回家问你爹去!我一点也不明白,他一会儿乘法一会儿减法,我的脑袋早大了。
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
爹先是批评赵泰爷爷,这个赵泰,想钱想疯了吧?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家,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他的良心呢?他可真会打算盘哪!一盒洋火二分钱,三盒应该是六分钱,从哪里跑出来的二乘以三得八啊?两毛钱减去六分钱应该是一毛四分钱,他多收了咱们四分钱。四分钱是个小数吗?两盒洋火呀!
爹接着批评我,你真是个傻二小!你就不会算一算?木头啊你!
昏黄的油灯下,爹流泪了。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
我说,爹,那你找他去,让他把钱退回来!
爹说,他是我的长辈,我怎么去找他呀?他财迷脑瓜,他会耍手段,他要是不认账呢?撕破了脸面,吵闹起来,岂不让人笑话?罢罢罢,忍了吧,和为贵。你明天上学去吧,爹给你借钱去!
第二天我就上学了。我发现我不笨,老师教的字,我都会写;老师讲的话,我都能记住。
一天傍晚,赵泰爷爷穿着那件长衫到我家里来了。爹礼貌地接待了他,给他递了一袋烟,端了一碗水。他对爹说,听说你让二小上学啦?爹说,是呀,没钱我可以借,我们不能再受别人的欺负啦!爷爷笑了,你忙吧,我走啦!爹说,我这可是被人逼的呀!
赵泰爷爷走后,爹在水碗底下发现了四分钱!爹的手一抖,碰洒了那碗还在冒着热气的水。
爹是在30多年之后去世的,那时候我在报社做记者。临终前爹对我说,二小,你还记得你赵泰爷爷吗?那个白胡子老头,在咱们村开杂货铺子的?我说,记得,记得很清楚呢!
爹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多亏了他呀!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你一定要到他的坟头上磕三个头去。人家为了谁呢?
爹走了,那是个秋天,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标题新颖简洁又独具匠心,通过一个错误的算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是行文的线索,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写到赵泰穿着“长衫”,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表现了赵泰盛气凌人的姿态,婉转地表达了对赵泰的讽刺。
C.“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爹”对于赵泰不看同宗、贪图小利的痛恨。
D.本文多处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使情节真实可信。
E.作者善于设置悬念,赵泰的爱财、“骗财”到后来真相大白以及父亲的愤怒、感激等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2.“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请结合文意说说“爹”激动什么,感慨什么,叹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一段,作者特别强调“爹”走的时候,是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赵泰爷爷,也有人认为是“爹”。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