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10-31
2015届苏教版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试卷(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⑴并非说所有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会 ▲ ,笑只不过是调整情绪的一种方法。
⑵不要逃避和 ▲ ,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应担负的责任,我们不应该逃避,更不应该畏惧。
⑶诚实守信、 ▲ 历来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A.烟消云散 推脱 一诺千金 B.涣然冰释 推脱 一言九鼎
C.涣然冰释 推托 一诺千金 D.烟消云散 推托 一言九鼎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
A.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受到蒙蔽甚至伤害。
B.初唐诗歌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唐代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C.《唐诗宋词选读》这本书选配了几十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无论是出国旅行还是出国淘金的中国公民,都要了解目的地国家的安全局势,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各类安全风险,保护自身安全。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这才是希望之民族,这才是强大之国度。如此, ▲ , ▲ , ▲ 。如此, ▲ ,
▲ , ▲ 。令人欣慰的是,思想的光芒正在重生,行动的理性正在重生。
①让实践的理性改变现实 ②百家争鸣 ③齐头并进
④才能智者蜂起 ⑤让思想的光芒肆意照射 ⑥才能勇者辈出
A.④③⑤⑥②① B.⑥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⑤⑥③① D.⑥②①④③⑤
4.右图是清代名臣张之洞游赤壁时为东坡祠撰写的联语,上下联各缺两句,请依据文
意与对联组成原则,选出甲、乙、丙、丁依序最适合填入的选项(3分) ( ▲ )
甲、试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 乙、若只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
丙、是我公游戏文章 丁、哪得此清幽山水
○1
○2
○3
○4
A 甲 丁 乙 丙
B 乙 丁 甲 丙
C 甲 丙 乙 丁
D 乙 丙 甲 丁
5.根据下面材料,概括雾与霾的相同点。要求:答案不超过16个字。(3分)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米,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缥缈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 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给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雾与霾的相同点: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①,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②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程试: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②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过:探访
B.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C.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易:轻视
D.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徘徊:迟疑不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
A.贪禄仕以养亲/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史记•汲黯传》)
B.惟恐不悦于时人/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秦晋崤之战》)
C.学成而身辱/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冯谖客孟尝君》)
D.在《易》之《困》曰/死何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聊斋志异•促织》)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
⑵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3分)
▲
⑶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4分)
▲
9.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话简要概括。(3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食【注】 寒食日献郡守
孟云卿 张友正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相传此俗源于春秋时晋文公纪念介子推。
⑴两首诗所表现的生活状况、所表达的情感都相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
⑵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5分)
▲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 ,虽僻远之何伤。(屈原《楚辞补注•涉江》)
⑵以不忍人之心, ▲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
⑶ ▲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⑷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⑸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⑹ ▲ ,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⑺ ▲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⑻歌曰:“……,……。 ▲ ,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灯
王鲁彦
我愤怒地躺在母亲的怀中。母亲紧紧地搂着我,呜咽地哭泣着,她的泪纷纷地落在我的颈上。我只是愤怒地躺着。
“你不生我不好吗,母亲?”我怨忿地问。
母亲没有回答,母亲的脸色极其苍白。
我愤怒地伸出右手,竭力地撕我胸上的衣服。
“为了母亲,孩子……”母亲按住我的手,呜咽地说。
“咳咳……”我哭了。
风凄凄地摇荡着窗外的枇杷树,雨萧萧地滴在我心上。母亲的脸色是那样的苍白。我悲苦地挽住了她的颈,她的颈如柴一般的消瘦。
“让我死了罢。母亲……”我哭着说,紧紧地挽着她的颈。
“不能,不能,孩子,我的孩子……”她的泪纷纷地落在我的脸上。
灯光暗淡地照着她的头发,她的头发如丝一般的乱,如霜一般的白。
静寂,静寂,世界上除了我和母亲外,没有一个人影,除了风和雨的哭声外,没有半点响声。
“罢了,罢了,母亲。我还你这颗心,我还你这颗心!你生我时不该给我这颗心,这在世界上没有用处!”说着,我用两手竭力地撕我胸上的衣服,怨忿而且悲伤。
“啊,孩子!”……母亲号啕地哭了。她紧紧地按住了我的手,我竭力地挣扎着。
风凄凄地摇荡着窗外的枇杷树,雨萧萧地滴在我的心上。灯光暗淡地照着母亲的头发,母亲的头发如丝一般的乱,如霜一般的白,母亲的泪如潮一般地流着。我抱住她的消瘦的颈,也号啕地大哭了。
有一滴泪,从母亲的眼中落了下来,滴在我的眼上,和我的泪融合在一处,渐渐地汇成了一道河。
我溯着河流走去,进了母亲的眼帘,一直到了母亲的心坎上。
在那里,我看见母亲的心萎枯了。
“母亲,为了你的孩子,你将你自己的心萎枯了。然而你分给你孩子的那颗心,在世界上只是受人家的咒诅,不曾受人家的祝福,只能增加你孩子的悲哀,不能增加你孩子的欢乐。现在,取出来还了你罢。母亲!”我哭着说,跪倒在母亲的心旁,解开胸衣,用指甲划开胸皮,我伸手进去从自己的腔中挖出一颗鲜血淋淋的心,放在母亲的心上。母亲的心和我的心合成一个,热血沸腾了。
我急忙合上自己的胸皮,扣上了胸衣,忽忽地离开了母亲的心,出了母亲的眼帘,由原路回到了母亲的膝上。
母亲不知道。
“母亲,我不再灰心了,我愿意做‘人’了。”我拭着眼泪对母亲说。
母亲微笑了。母亲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母亲的眼前露出了无限的希望。
只有灯,只有站在壁上的灯,他知道我在母亲心中所做的什么,不忍见那微笑,渐渐地惨淡了下去……
一九二四年作
(选自王鲁彦处女集《柚子》)
12.小说中多处描写“风”“雨”,请简析其作用。(5分)
▲
13.小说从“我”的角度叙事,有什么好处?(4分)
▲
14.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5分)
▲
15.请结合全文,探究“灯”在文中的丰富内涵。(6分)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校训是成人之砥
储朝晖
①校训通常是一所学校精神和理念的凝练。学校的首要功能是育人,这就决定着古今中外众多学校的校训,主要是基于办学者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围绕如何育人,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追求真理所做出各不相同的言说和表达。
②校训的这种旨趣决定着校训在成人方面有着强大且持续的效能,这种效能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校训是成人之砥。
③新生入学后刚接触校训的阶段,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体验理解校训、认同校训,并用校训规范自己的言行,引导自己的志向确立、人格形成,检讨自己的过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将自己原来的个性与以校训为旨要的规范进行反复不断碰撞、磨合,形成带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校训个性化理解模式。
④校训的效能还体现在学生认同校训、准确地理解校训并在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之后的人生旅程之中。事实上,对那些真诚、严肃地对待校训、对待人生的人,校训发挥的作用是终身的。走出校门之后,每个人都会面对权势、面对利益、面对各种情感的冲动以及各种自己没有预期的荣辱,此时校训就会成为自己安身立命的中流砥柱。
⑤现实中有一些人平时不注意修养,一些学生对校训没有敬畏心,走出校门便把校训抛到脑后,遇到人生的关口,心中早无砥柱,做人轻易失去底线。于是有了不少出了名校之门便忘乎所以的人,其中一些后来蜕变为失节或贪腐分子。这一方面因为部分学校尚未确立适合自己的校训,或任意为之、简单拼凑校训,或所立校训未能准确反映人才成长与真理探求的规律。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对校训没有深刻理解,不少人连校训的内容也记不住,更谈不上形成对校训的个性化理解。
⑥有鉴于此,各校亟须重视校训的育人作用,对那些新建高校,要把校训的确立作为育人的重要工作。在做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要的原则,要意识到校训应该是国家意志、社会趋势与学人精神相互融合的结晶,学校应自觉地将社会核心价值与学校育人目标结合起来,确定有独特气质的校训。
⑦同时,所有学校都应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校训磨砺过程,以良师为示范,以典型案例为内容,让整个学校设置与运行的方方面面与校训的精神表里如一。让校训精神既内隐于教学思维,又外显于校貌校容;既潜藏于学生之心,又体现于学生之行,成为彰显学校鲜明个性与特色,促进学生成人的一种富有魅力的内驱力。
(《光明日报》2014年8月4日,有删改)
16.根据文意,简要说明“校训是成人之砥”这句话中“砥”的含义。(6分)
▲
17.结合第⑤段内容,概括分析部分名校毕业生蜕变为失节或贪腐分子的原因。(6分)
▲
18.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6分)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中世纪的石匠经常要为装饰哥特式的教堂而雕刻怪兽状滴水嘴。有时,他们的作品被安装在教堂的上端或藏在飞檐后面,多为人的视线不及之处。然而,石匠仍然精心雕刻,哪怕知道一旦教堂完工,脚手架拆除,他们的作品将不被人们看到。据说,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事实上,许多被称为伟大的作品经常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语 文 Ⅱ(附 加 题)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由选考历史方向的考生完成。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与“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此两联虽见唐人小说中,其实佳句也。郑谷诗“睡轻可忍风敲竹,饮散那堪月在花”,意盖与此同。然 论 其 格 力 适 堪 揭 酒 家 壁 与 市 人 书 扇 耳 天 下 事 每 患 自 以 为 工 处 着 力 太 过 何 但 诗 也。
(选自叶梦得《石林诗话》)
21.⑴后世人将“唐人小说”通称为 ▲ 。(1分)
⑵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唐人小说的一项是(3分)
A.《长恨歌传》 B.《李娃传》 C.《搜神记》 D.《柳毅传》
22.叶梦得对郑谷“睡轻……”这两句诗的评价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
A.《红楼梦》中,王熙凤受净虚老尼请托,在贾琏的暗中帮助下,派人打通长安节度使的关节,结果,逼得金哥和长安守备之子双双殉情。
B.《端午节》的主人公方玄绰貌似进步实则因循,在家里他是个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他是个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
C.《故乡》中有三个“故乡”——回忆中的、现实中的、理想中的,作者着力描绘的是在现实社会生活压力下丧失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
D.《边城》中,爷爷在答应了天保的提亲后,发现翠翠钟情的却是傩送,他为自己的鲁莽懊恼不已,最终带着万般悔恨和不舍离开了人世。
E.《茶馆》结尾,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三个老友相聚一处,自撒纸钱,祭奠自己,这悲怆的场面同时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被“埋葬”。
24.简答题。(10分)
⑴《红楼梦》中,怡红院的下人是怎样为宝玉庆生的?参加的红楼儿女们为什么那么高兴?(5分)
▲
⑵《哈姆莱特》中,先父的亡灵先后两次出现在哈姆莱特面前,其用意分别是什么?(5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不是那种用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小说。
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当然不是流水账。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对这样的长篇小说同样适用。
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依然要个个鲜活、人人不同。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而不是为了解决作家的叙述困难而拉来凑数的道具。
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和绞杀。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善与高尚,或者只有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那些具有哲学思维的小说,大概都不是哲学家写的。好的长篇应该是“众声喧哗”,应该是多义多解,很多情况下应该与作家的主观意图背道而驰。
在善与恶之间,美与丑之间,爱与恨之间,应该有一个模糊地带,而这里也许正是小说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也可以说,具有密度的长篇小说,应该是可以被一代代人误读的小说。
这里的误读当然是针对着作家的主观意图而言。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被误读。一部作家的主观意图和读者的读后感觉吻合了的小说,可能是一本畅销书,但不会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选自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25.莫言认为,在长篇小说中,密集的事件、人物、思想各有特点,请分别加以概括。(5分)
▲ 26.分析“那些具有哲学思维的小说,大概都不是哲学家写的”一句的含意。(4分)
▲ 27.“畅销书”与“伟大的小说”的区别在哪里?(6分)
▲
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A【⑴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可用于指“烦恼”等的消解。涣然冰释:多用于指误会、疑虑、隔阂等完全消除。⑵“推脱”意指不肯承担责任,而“推托”是指借故拒绝,所拒绝的不一定是“责任”;同时,此句空缺处选用“推脱”,亦照应后文的“责任”。⑶ 一诺千金:形容说话极有信用。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可以产生极大的力量。】
2.(3分)D(A.语序不当,“泛滥”和“滋生”应互换位置;B.成分残缺,“给诗歌……”缺少了主语,应删去前句中的“随着”。C.句式杂糅,可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3.(3分)C
4.(3分)A
5.(3分)都是悬浮体,都会造成视觉障碍。(一点1分,两点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3分)C(易:容易)
7.(3分)D(之:结构助词,的。A.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凭借,凭借……的身份;B.于:介词,表被动/介词,在;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8.⑴(3分)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句意,1分;“穷贱”、“切切”各1分。若译文句末缺失了问号,在照常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⑵(3分)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的私心,有的过分地称赞我的文字。(句意,1分;“相爱”、“过称”各1分。)
⑶(4分)不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如果您的文章达到最高境界,这价值(或:您文章的价值)可与两汉士子的文章比肩。(句意,1分;“非徒”、“至〈达到了极点〉”、“直”〈同‘值’,价值〉各1分。)
9.(3分)⑴中进士前,随波逐流,文字浮薄,徒有虚名;⑵中进士后,独标高举,致因言获罪;⑶时文风俗已变,学好可与两汉之士比肩。(每点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⑴(5分)两首诗都表现了生活的贫寒、困顿,(1分)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2分)孟诗借写自己远居“他乡”,“贫居”“无烟火”,表现其境况“堪悲”;张诗则以“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自己生活的困窘。(各各结合描写贫寒生活的诗句分析即可,2分)
⑵(5分)孟诗从“花满枝”写起,写出江南之春繁花似锦的美丽画面,与下句形成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3分)张诗则用白描的手法,“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2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8分)⑴苟余心其端直兮 ⑵行不忍人之政 ⑶朝菌不知晦朔 ⑷飞湍瀑流争喧豗 ⑸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⑹弦弦掩抑声声思 ⑺奈何取之尽锱铢 ⑻渺渺兮予怀
评分建议:一句1分。若该句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或字迹模糊不清等现象之一,则该句不得分。
【友情提醒】批阅时,请特别留意句中加点加粗字的书写是否正确无误。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2.(5分)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用“风和雨的哭声”反衬环境毫无人气的“静寂”,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了“灯”的“暗淡”。(2分)②“风”“雨”具有象征性,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其反复出现,推动情节发展,加剧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更好地暗示了小说主题。(3分)
13.(4分)①从“我”的角度叙事,使用“我”与母亲的对话形式,使叙事更为集中,且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从“我”的角度叙事,便于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表达,且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每点2分)
14.(5分)从外到内、由物及人(或“情景交融”)(1分),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1分,须答对其中两种),塑造了外表苍老消瘦、内心痛苦不堪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的悲愤之情(2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1分)。
15.(6分)①“暗淡”的“灯”渲染了阴暗凄冷的氛围,为“我”梦幻般地将心还给母亲提供了背景。②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灯”既是母亲不幸遭遇的见证人,又是母亲凄苦命运的怜悯者。③“灯”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作者对污浊现实社会的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6.(6分)“砥”一是指砥砺、磨砺,磨砺自己的个性,形成校训个性化理解模式;二是指砥柱,校训在人生旅程之中终身发挥作用,是自己安身立命的中流砥柱。(每点3分)
17.(6分)(1)学生层面,有的人在校期间没有记住或深刻理解校训的内容,走出校门后对校训没有敬畏心,失去做人底线。(2)学校层面,部分学校尚未确立适合自己的校训,或任意为之、简单拼凑校训,或所立校训未能准确反映人才成长与真理探求的规律。(每点3分)
18.(6分)首先提出“校训是成人之砥”的观点;接着分析了“校训是成人之砥”的两层含义,并列举反面事例进一步说明校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各校要重视校训的育人作用并提出具体措施。(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9.参照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具体细则另订。
附:材料分析
(1)材料的基本要素:
①怪兽状滴水嘴雕刻是教堂整体中的一个陪饰,且多被安装在他人视线所不及处。
②石匠们(并没有因为作品的细微且不被人们看到而放弃或马虎),仍然精心雕刻。
③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
④许多伟大的作品常常这样被创造出来。
(2)材料中的对立要素:
一个人做事,会有外在的要求,也会有内在的要求。但最根本的,应该遵从什么?就那些石匠们来看,作品无关大局,没有外人的注意,他们为什么没有偷工减料甚至放弃?“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显然是理解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的关键。正是因为为上帝而雕刻,才会这样不计回报、不图名利,发自内心地产生对工作的热忱、对工作的责任,产生对工作的神圣感和满足感,才会在寂寞而艰辛的工作中默默坚持,辛勤耕耘……
那么,“上帝”就可以理解成:事业心——对事业的虔诚、责任、温情与敬意;工作理想——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做人的良心、良知;对工作的纯粹的信念;心中的道德律……
而往往是在这种不计名利、荣辱,扎根于寂寞、平凡的工作中默默耕耘,辛勤劳作,却反而成就了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人格。而那些为浮华时世所诱惑,带着满脑子功利思想去做事的人,却不能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
(3)写作角度选择:
可以从职业精神(操守)的角度,谈专注的精神,谈真诚的态度,谈纯粹与神圣感,谈为人的本分与底线,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谈慎独,谈独立于功利计较的静穆心态,谈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精神……
可以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思考石匠们这样普通、平凡的人生有没有价值和意义,谈平凡与伟大、谈寂寞中坚持与努力的过程意义,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谈做好自己的本分、脚踏实地,谈细微之处见精神……
可以从伟大作品、伟大人格如何产生的角度,谈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义,谈不图回报、不求关注的纯粹的心态……
语文Ⅱ(附加题)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0.(4分)然论其格力/适堪揭酒家壁/与市人书扇耳/天下事每患自以为工处着力太过/何但诗也。
评分建议:按划分正确处计得分,每处1分,共4分;4处以内(含4处)划分错误,不倒扣分;4处以外,多划1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1.⑴(1分)传奇
⑵(3分)C(《搜神记》,我国古代志怪小说代表作;作者:东晋•干宝)
22.(2分)格调低俗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5分)A、D(A.在“弄权铁槛寺”这件事上,贾琏并未插手,是王熙凤“假托贾琏之嘱”修书致长安节度使。D.爷爷并未答应天保的提亲,所以“他为自己的鲁莽懊恼不已”纯属无中生有;同时,爷爷 “最终带着万般悔恨离开了人世”这一说法也不恰当。)(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
24.⑴(5分)[始末]宝玉生日当晚,袭人、晴雯等八个丫头凑钱在怡红院摆酒设宴,又请来黛玉、宝钗等人,围桌而坐,行酒令,占花名,夜深方散。(3分)
[原因]贾母、王夫人等不在家,王熙凤生病,青春年少的他们可不受贾府规定约束,尽情欢笑;宴席之上,没有主仆尊卑之分(或:人与人之间暂时平等);当时贾府还处在鼎盛时期,败相尚未显现(2分,答出两点即可)
⑵(5分)第一次出现,为的是让哈姆莱特了解自己被害的真相,让哈姆莱特为其复仇,但不可为难母后;(3分,每点1分)第二次出现,为的是坚定哈姆莱特复仇的决心,并让他安慰惊慌失措的母后。(2分,每点1分)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