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10-26
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湖南师大附中)
(默写范围:必修2、必修4、《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本试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3道选做题任选2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______,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和片中令人垂( )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______的网友( )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 )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______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 )。
1.填入上文括号内的字词,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诞 迫不及待 噱nüè 资
B.涎 迫不急待 噱xué 资
C.涎 迫不及待 噱xué 资
D.涎 迫不急待 噱xué 姿
1.C(垂涎:因想吃到而流下口水,比喻贪婪或十分羡慕。涎,口水。迫不及待:急迫得不容等待。噱xué头:滑稽,笑料。谈资:谈话的资料。)
2.依次填入上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困境 意犹未尽 复制
B.困境 饶有兴致 发酵
C.窘境 意犹未尽 发酵
D.窘境 饶有兴致 复制
2.C(“困境”用于此处语意过重。因前文已有“观众热捧”意,所以此处宜用“意犹未尽”。“发酵”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发展变化,用于此处恰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三教,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
B.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严酷,因其低氧而被认为是人类居住的最极端环境之一。人类何时开始登上这片荒原,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争议和关注的焦点。
C.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较强的城市融入意愿,但职业技能、收入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限制,总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如愿以偿地“留城”,还是需要回到农村。
D.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创作与传播从未离开技术的支持,而且,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红楼梦》等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
3.A(B.语序不当,应为“关注和争议的焦点”;C.成分残缺,应为“受职业技能、收入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限制”;D.关联词语运用不当,把“而且”改为“但是”。)
4.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下列文意和这种态度最不相关的选项是
A.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B.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D(D项主要说的是人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或生存状态: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和在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上寄托情怀,无拘无束地生活。它与古代士大夫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关系不大。)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 )欲( )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 )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主),使大国的君主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人主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②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③,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桓公说:“担心什么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挖洞托身在里面。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从百姓中收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在朝廷内的(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在内在外均造成他的重权,朝廷众多官吏都认为这样的人是富有权势的。(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他们)依靠了国君以保有权势地位,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还不察觉,像这样,国君怎么能不被蒙蔽,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④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人没有谁敢再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难的事。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一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又说:“不因那怀疑的危害到那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②社鼠:穴居社神木俑中的老鼠。③阤zhì:崩塌。④鲧:尧时部落首领,相传治水九年未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悬挂。
B.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 怀:怀藏。
C.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 比周:结党营私。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手扶拐杖。
5.D(执柄:掌权。)
6.将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道之士怀其术( )欲( )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 )龁之
A.而 因 则
B.则 以 则
C.而 以 而
D.则 因 而
6.C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猛狗阻售”“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表达了春秋战国时士子对于治国的忧患: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两个寓言故事含有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的哲理,如狗猛与酒酸之间就有某种必然关系。
C.猛狗、社鼠的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D.尧想要传天下给舜,鲧和共工联名反对而被杀,鲧的结局与《山海经》里鲧治水无功而被杀的说法,很有些不同。
7.D(“联名反对”错。)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8.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闾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怪、所知、闾长)
(2)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树木、涂之、穿)
(3)身边的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人主的心思,人主还不察觉。(左右、间、觉)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8分)
鹧鸪天
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1)请赏析本词上阕的主要艺术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条简答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①绘形绘声绘色(或视听结合,或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描写残阳西挂、白雁成行、黄花委地,点染白、黄、残阳暮色等色调,氤氲玉笛幽怨之音;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写登高见闻,描绘秋天黄昏萧瑟伤感景象,传达孤独落寞、萧索感伤之情。
②视角推移:仰观遥望天际雁,俯察近观地上花。
③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以景写情):分析略。(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给4分)
(2)①惊叹节序变化、时光易逝;②感慨命运浮沉变幻;③感伤青春、繁华、美好如梦;④咏叹人生有如一梦的惆怅悲凉;⑤孤独和对友人的怀念。(每点1分,任意答出四点给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11.(1)俯察品类之盛
(2)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揾英雄泪
(4)三峡星河影动摇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填空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这是一句最具有西方特质的名言。
苏格拉底处在古希腊历史中知识范式的变革时期。这时,不但神话叙事(宇宙由神创造、由神统治,世上的一切因神或由神的介入而产生)无法令人相信,就是自然哲学家的哲学叙事(宇宙产生于某一物质,这一物质的运动、变化、分合产生了万事万物)也无法令人相信。
当已有的知识变得可疑之时,人真的感觉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知”的困境让“欲有所知”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
宇宙究竟是怎样的?一事一物的产生和发展究竟是由什么所决定的?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究竟有什么特质?作为宇宙万物之一的人来到世上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在一无所知的困惑中产生出来,带着这些“问”,苏格拉底开辟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但苏格拉底不是像自然哲学家那样去回答上面的问题。从泰勒斯开始的希腊哲学,关于宇宙的本质是水、宇宙的本质是火等等的命题,充满了理性精神和理性推理,但没有严格的逻辑,苏格拉底要求用严格的理性逻辑去审查自己的命题,进而去反思人生与宇宙。这一严格的理性,体现在后来柏拉图的一个个对话录中。几乎每一场对话,苏格拉底都以无知的状态出场,向有知识的智者提问,但对于这些有知识的智者的信心满满的回答,他却以严格的逻辑去追问,最后在严格逻辑的诘难和推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严格的逻辑性,成为苏格拉底判定是真知还是假知、无知的标准。因此,苏格拉底留给世界的名言是:人生在世,不经过审查,不经反思,是无价值的一生。正是在苏格拉底的路线上,产生了柏拉图,提出追求现象后面的理想性的理式,继而产生了亚里斯多德,创立了严格的形式逻辑。本质性的理式是标准,形式逻辑是方法,世界的一切都要经过严格的审视、理性的反思、逻辑的证明,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西方的知识体系正是在这一严格的逻辑中建立起来的。后来西方哲学史上开创新时代的哲学家,都是以苏格拉底式的石破天惊之“问”和严格的逻辑去贯彻自己的“问”,而产生巨大的时代影响的,如培根“知识就是力量”,如笛卡尔的怀疑一切,如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如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追问,如德里达对深层结构的追问……
回到苏格拉底,由他而来的这一西方式的严格逻辑,最为重要的结果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实验科学。按爱因斯坦的说法:西方文化的特质,在于两点,一是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二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实验科学。正如上面所说,这两点都是在苏格拉底所建立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西方的哲学史家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创立者。
(节选自张法《从四句哲学名言看西方哲学的特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1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