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物理 > 高考物理试题

2016届上饶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编辑:

2015-10-29

10、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球进行受力分析,求出挡板对球的作用力,

若挡板从图示位置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分析小球受力情况,作出力图,运用图解法,分析支持力的变化情况即可.

解答: 解:A、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FA、FB以及G构成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FA=FB=G,故A正确;

B、若挡板从图示位置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根据图象可知,FB先减小后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对挡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故BC错误;

D、若保持挡板不动,使小车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FA和重力G的合力正好提供加速度时,球对挡板的压力为零,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运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比较直观简便,也可以采用函数法,由数学知识分析力的变化.

11、考点:功能关系;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分析: 本题首先要分析清楚过程中物体受力的变化情况,清理各个力做功情况;根据功能关系明确系统动能、B重力势能、弹簧弹性势能等能量的变化情况,注意各种功能关系的应用.

解答: 解:A、对于B物体,只有重力与细线拉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B物体动能的增量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拉力做功之和,所以B物体的动能增加量小于B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故A正确;

B、整个系统中,根据功能关系可知,B减小的机械能能转化为A的机械能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故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大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故B错误;

C、系统机械能的增量等于系统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力所做的功,A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细线拉力对A做的功,故C正确;

D、由题意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该过程中A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增大,所以动能一直在增大.合力一直对A做正功.故D错误.

故选:AC.

12、考点: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分析: 根据动能图象由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合力的大小,根据势能图象可以得出物体的初始势能.

解答: 解:由图象知,物体的初势能为100J,末动能为25J.

A、因为斜面长度为10m,但不知道物体的质量,故不能根据初势能和斜面长度确定斜面的倾角,故A错误;

B、根据动能定理可以求得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故B正确;

C、根据动能定理可以求得物体受到的合力,根据能量守恒可以求出阻力做的功,再由斜面长度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但因物体质量和倾角未知,故不能求得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故C错误;

D、根据能量守恒可以求得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75J,而斜面长度为10m,故可求得滑块下滑时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7.5N,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读懂图象及其反应的物理意义,知道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受力特征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不难属于基础题.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9分)半径R=0.3m的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O为圆心,A、C是圆环的竖直直径.一个质量m=0.3kg的小球套在圆环上,若小球从图示的位置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vC=2m/s,g取10m/s2,求:

(1)小球经过C点时对环的压力的大小.

(2)小球从B到C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

考点:动能定理;向心力.

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

分析:(1)在C点,靠径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在C点所受的弹力大小,从而得出小球经过C点对环的压力大小.

(2)对B到C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出摩擦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解答: 解:(1)设环对小球的弹力为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N﹣mg=m ,  所以FN=m +mg     代入数据得FN=7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环的压力大小为7 N.

(2)小球从B到C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mg(R+Rcos 60°)+Wf= m

代入数据求得:Wf=﹣0.75J.

答:(1)小球经过C点时对环的压力的大小为7N.

(2)小球从B到C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为﹣0.75J.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运用,知道最低点向心力的来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进行求解,难度不大.

16.(9分)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停放有一长木板A,A的左端放有一质量与A的质量相同的小滑块B.在将A固定(A不能滑动)和不固定(A能自由滑动)两种情况下,给B施一大小均为F=4.7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使B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测得在A不固定时B滑至A的右端所用的时间是在A固定情况下B滑至A的右端所用的时间的1.2倍,求A、B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当A固定时,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不固定时,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出方程组,结合运动时间的关系求出摩擦力与F的表达式,从而得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 解:设木板A的长度为L,A、B质量均为m,A、B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A固定时,B滑至A的右端所用的时间是t1,A不固定时B滑至A的右端所用的时间是t2,则

A固定时,B以加速度a1向右运动,有F﹣f=ma1         L= ,

A不固定时,B仍以加速度a1向右运动,A以加速度a2向右运动,有

f=ma2,     L=     已知 t2=1.2t1

由上述方程可解得:      代入数据得:f=1.1N.

答: A、B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1.1N.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A、B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求解,难度中等.

17.(10分)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为0.4m处,水平固定一根长直光滑杆,杆上P处固定一定滑轮,滑轮可绕水平轴无摩擦转动,在P点的右边,杆上套一质量m=3kg的滑块A.半径R=0.3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其圆心O在P点的正下方,在轨道上套有一质量m=3kg的小球B.用一条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通过定滑轮将两小球连接起来.杆和半圆形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滑块和小球均可看作质点,且不计滑轮大小的影响.现给滑块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60N的恒力F,则:

(1)求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半圆形轨道顶点C的过程中力F做的功.

(2)求小球B运动到C处时所受的向心力的大小.

(3)问小球B被拉到离地多高时滑块A与小球B的速度大小相等?

考点: 功能关系;功的计算.

专题: 功的计算专题.

分析: (1)根据几何知识求出滑块移动的位移大小,再求解力F做的功.

(2)当B球到达C处时,滑块A的速度为零,力F做的功等于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根据功能关系列方程求解小球B运动到C处时的速度大小v.由向心力公式 求向心力.

(3)当绳与轨道相切时两球速度相等,小滑块A与小球B的速度大小相等,由几何知识求出小球B上升的高度.

解答: 解:(1)对于F的做功过程,由几何知识有

则力F做的功         所以,W=60×(0.5﹣0.1)=24J.

(2)由于B球到达C处时,已无沿绳的分速度,所以此时滑块A的速度为零,

考察两球及绳子组成的系统的能量变化过程,由功能关系,得

代入已知量,得

解得     因为向心力公式为    所以,代入已知量,得

(3)当绳与轨道相切时两球速度相等,

由相似三角形知识,得       代入已知量,得     所以,

答:

(1)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半圆形轨道顶点C的过程中力F做的功为24J.

(2)小球B运动到C处时所受的向心力的大小是100N.

(3)小球B被拉到离地0.225m高时滑块A与小球B的速度大小相等.

点评: 本题连接体问题,从功能关系研究物体的速度与高度,关键分析两物体之间的关系和运用几何知识研究物体的位移.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