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物理 > 高考物理试题

甘谷一中2015届高三上期第二次物理检测试题(附答案)

编辑:sx_mengxiang

2014-11-06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上期第二次物理检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甘谷一中2015届高三上期第二次物理检测试题(附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2.某航母跑道长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5m/s            B.10m/s             C.15m/s            D.20m/s

3.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I、II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I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

C.t2时刻两物体相遇

D.I、II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4.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的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推力F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

A.(F-mg)cosθ             B.(F-mg)sinθ

C.μ(F-mg)sinθ           D.μ(F-mg)cosθ

5.一物块(可看作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光滑斜面底端一点上滑,最高可滑至C点,已知AB是BC的3倍,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至B所需时间为t,则它从B经C再回到B,需要的时间是

A.          B.          C.           D.

6.图示为杂技“顶杆”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竿上有一质量为m的人可以看成质点,当竿上的人沿着竖直杆一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地面上的人的压力大小为

A.                      B.

C.                      D.

7.一雨滴从足够高处竖直落下,下落一段时间后,突然遇到沿水平方向吹的风,风速恒定.雨滴受到风力作用后,在较短时间内的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8.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秒).由图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 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

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9.如图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杆的弹力是因为小球发生了形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