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11-06
在高中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了高三物理上学期二调试卷,供大家参考。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模拟试卷,包含了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主要包含了匀变速运动规律、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点全面。在考查问题上以基本定义、基本规律为主,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 在试题上以高考为基本,是份非常好的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题文】1.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知识点】物理学史.O1
【答案解析】BCD 解析: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故A错误.B、伽利略“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即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故B正确.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符合历史事实.故C正确.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符合事实.故D正确.故选:BCD.
【思路点拨】本题应抓住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一些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些力学物理学史,对于牛顿、伽利略和笛卡儿关于运动和力的观点,要理解并记牢.
【题文】2.如图所示,两个小球从水平地面上方同一点O分别以初速度v1、v2水平抛出,落在地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B, 是O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且 :AB=1:3。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两小球 ( )
A.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
B.落地速度大小之比一定为1:3
C.落地速度与水平地面夹角的正切值之比为4:1
D.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一定为1:
【知识点】平抛运动.D2
【答案解析】AC 解析:两球的抛出高度相同,故下落时间相同,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相同;
两小球的水平位移分别为O′A和O′B;故水平位移之比为1:4; 故由x=vt可知两小球的初速度之比为1:4; 故A正确;由于未知两小球的下落高度,故无法求出准确的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故B无法求得落地速度之比故速度方向,故B错误;同理也无法求出位移大小之比,故D错误;因竖直分速度相等,tanθ= ,因竖直分速度相等,而水平初速度比值为1:4,故正切值的比值为4:1;故C正确;故选AC.
【思路点拨】两小球所在高度相同,故下落时间相同,竖直方向的速度增量相同;由水平位移关系可求出两小球的初速度的大小关系,进而求得落地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关系;由几何关系可求得位移的比值.对于平抛运动要注意用好几何关系,并能灵活应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题文】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A2
【答案解析】ABD 解析: A、将t=1s代入到x=4t+2t2 中得到第1s内的位移x=5m.故A正确.B、前2s内的平均速度 ,故B正确.C、将x=4t+2t2 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 at2 对照得到:初速度v0=4m/s,加速度a=2m/s2,则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是△x=aT2=2×12m=2m.故C错误.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v=at=2×1m/s=2m/s.故D正确.故选ABD
【思路点拨】将t=1s代入到x=4t+t2 中得到第1s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求解前2s内的平均速度;将x=4t+t2 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对照得到初速度v0和加速度a,由推论△x=aT2,研究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速度增量△v=at.本题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对加速度的理解能力,常见题型.
【题文】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4kg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倾角为 =37°的斜面B上静止不动。若用通过球心的水平推力F=10N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斜面仍相对地面静止。已知sin 37°=0.6,cos 37°=0.8,取g=10m/s2,则( )
A.物体A受到斜面B的摩擦力增加8N
B.物体A对斜面B的作用力增加10N
C.地面对斜面B的弹力增加6N
D.地面对斜面B的摩擦力增加10N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B3 B4
【答案解析】 D解析: A、没有施加力F时,对物体受力分析:
根据平衡条件:f=mgsinθ=4×10×0.6=24N施加力F后,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在斜面方向:f′+Fcosθ=mgsinθ代入数据解得:f′=16N故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减少:△f=24N-16N=8N,故A错误;B、没有施加力F时根据平衡条件A受斜面作用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即大小为4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A对斜面的作用力为40N反向向下,
施加力F后物体A对斜面的作用力如图:
F= 可以看出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不是增加10N,故B错误;C、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力F的是水平的,所以不影响竖直方向的受力,地面对斜面的弹力大小不变,故C错误;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增加了10N的力F,根据平衡条件得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增加10N.故D正确.故选:D.
【思路点拨】对没有施加力F时的半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然后进行比较.本题对物体受力分析后,将重力和推力按照实际效果进行正交分解,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分析判断.
【题文】5.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t0 =2m/s的速度匀速运行,t=0时,在最左端轻放一个小滑块,t=2s时,传送带突然制动停下。已知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 =0. 2,g=10m/s2。在图乙中,关于滑块相对地面运动的v-t图像正确的是 ( )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A2 A5 C2
【答案解析】D 解析:滑块放在传送带上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a= =μg=2m/s2,滑块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需要的时间t1= =1s然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时间t2=t-t1=1s当送带突然制动停下时,滑块在传送带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a′=-a=-2m/s2
运动的时间t3= =1s所以速度时间图象对应D选项.故选D
【思路点拨】滑块放在传送带上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等时,和传送带一起做运动运动,当传送带突然制动停下时,滑块在传送带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物体在传送带运动问题,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文】6.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将一固定在墙上的水平轻质弹簧压缩了x(小球与弹簧不拴连),如图所示。将细绳剪断后( )
A.小球立即获得 的加速度
B.小球在细绳剪断瞬间起开始做平抛运动
C.小球落地的时间等于
D.小球落地的速度大于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B1 C2
【答案解析】CD 解析:A、细绳剪断前受重力、弹力和拉力,三力平衡,故弹力和重力的合力为:F合= ;剪断细线后,弹力和重力不变,故合力为F合= =ma,故a≠ ,故A错误;B、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将细绳烧断后,小球受到球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的共同的作用,合力斜向右下方,并不是只有重力的作用,所以不是平抛运动,故B错误.C、小球竖直方向只受重力,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故小球落地的时间t= ,故C正确;D、如果不受弹簧弹力,小球落地速度等于 ,有弹簧弹力做功,故落地速度大于 ,故D正确;故选:CD.
【思路点拨】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在与弹簧接触时,小球受到球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的共同的作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是不断减小的,离开弹簧之后,小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做匀变速运动.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球的受力的情况来判断小球的运动的情况及各力做功情况,要注意的是在与弹簧分离之前,弹簧的弹力是不断减小的.
【题文】7.乘坐“空中缆车”饱览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绝妙的选择。若某一缆车沿着坡度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上行,如图所示。在缆车中放一个与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设缆车保持竖直状态运行)。则( )
A.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B.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
C.小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mg+ ma
D.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 mg+ ma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B3 C2
【答案解析】AD 解析: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f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30°=ma解得,f= mg+ma,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故选AD
【思路点拨】由题知: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方向沿斜面向上.分析木块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本题首先要正确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其次要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摩擦力,难度不大.
标签:高考物理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