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物理 > 高考物理试题

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2014年高三物理联考试题

编辑:sx_mengxiang

2014-10-20

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2014年高三物理联考试题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第Ⅰ卷均为必考题,第II卷包括必考和选考两个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N-14   Fe-56  Cl-35.5  Ca-40  Na-23

第Ⅰ卷(必考)

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我国正在自主研发“北斗二号”地球卫星导航系统,此系统由中轨道、高轨道和同步卫星等组成,可将定位精度提高到 “厘米”级,会在交通、气象、军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知三种卫星中,中轨道卫星离地最近,同步卫星离地最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高轨道卫星的线速度

B.中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若一周期为8h的中轨道卫星,某时刻在同步卫星的正下方,则经过24 h仍在该同步卫星的正下方

D.高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答案】C

【解析】

A、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得: ,环绕地球飞行的卫星中,离地越近,线速度越大,所以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高轨道卫星的线速度,故A错误;

B: ,得 ,离地越近,角速度越大,所以中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故B错误;

C:地球同步卫星运行周期是24h,当同步卫星运转一周后,中轨卫星恰好运行三周,故C正确;

D:由 ,可得 ,所以高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14.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2~4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4 s末离出发点最远

C.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D.物体在0~4 s和在4~8 s内的位移相同

【答案】B

【解析】

A、在0∽2s内,物体受到向正方向的恒力,物体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4s内,物体受到向负方向的恒力,物体继续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4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在4∽6s内,物体受到向负方向的恒力,物体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6~8s内,物体受到向正方向的恒力,物体继续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8s末速度为零.综上,物体在4s末离出发点最远,故B正确;

C、4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做往复运动,故C错误;

D、根据对称性,物体在0∽4s和4∽8s内位移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位移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 的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要使原来与斜面接触的质量为m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向右拖斜面体的水平力F的大小至少为

D.Mgsinθ

【答案】A

【解析】

设小球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上,下落高度为h,

则斜面体至少水平向右运动的位移为:

对小球:

对斜面体:

由以上三式解得:

以斜面体为研究对象有:

所以

即当烧断绳的瞬间,至少以 的水平向右的力由静止拉动斜面体,小球才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

故选A。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运动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倍,物块与转轴OO′相距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的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

A.0        B.2πkmgR       C.2kmgR       D.12kmgR

【答案】D

【解析】

由于物体做圆周运动,物体刚开始滑动这一时刻,物体受到转台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去提供向心力;

即: ,得

设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W,对物块由静止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故选D。

【考点】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

17.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和电阻 、 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用此电源和电阻 、 组成电路, 、 可以同时接入电路,也可以单独接入电路,为使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可采用的接法是

A.将 单独接到电源两端

B.将 单独接到电源两端

C.将 、 串联后接到电源两端

D.将 、 并联后接到电源两端

【答案】A

【解析】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