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天津高考 > 天津高考文综

天津2016高考文综地理必备知识点梳理

编辑:sx_gaohm

2016-05-09

高考,就是看看你能不能跨过这道坎。精品小编准备了高考文综地理必备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 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 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33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 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61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62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

69 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4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 大气上界 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8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5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9 全球的热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93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4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97 小气候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8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 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10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02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

103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104 季风的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105 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 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106.锋面的分类与天气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

107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

108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 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109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 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110 锋面气旋 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冷气团一侧阴雨

111 气候要素 气温、降水量

112 气候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13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114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 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

115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16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

117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30-40西岸

118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40-60°大陆东岸

119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西风。40-60°大陆西岸

120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

121 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122 气候资源的特点 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

123 气候资源与农业 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124 气候资源与建筑 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125 风与城市规划 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126 气候资源与交通 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

127 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128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129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130 暴雨形成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

131 洪涝灾害的防御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32 干旱的危害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133 干旱的防御 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134 寒潮的危害 带来严寒、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

135 寒潮的防御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136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 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137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 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138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139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危害 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140 臭氧层的保护 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141 酸雨的成因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142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 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143 酸雨的危害 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144 酸雨的防治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145 大气环境保护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146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71%

147 海岸带 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48 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149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 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0 海水热量的收入 太阳辐射

151 海水热量的支出 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52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153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54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155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156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157 盐度的概念 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158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159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160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161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162 洋流的概念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163 洋流的成因分类 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164 风海流的成因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165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 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166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 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167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 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168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169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70 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171 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172 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173 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17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气候 ②海洋生物 ③污染 ④航海

175 海洋资源的分类 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176 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177 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 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178 世界主要渔业国 中国、日本

179 世界渔场分布 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180 海洋油、气开发 利用地震波寻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181 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182 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 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

183 著名海峡 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184 著名运河和港口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185 腹地 港口的服务区域

186 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187 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 荷兰、日本、澳门

188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