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5-06-27
随着高考成绩揭晓,一场“高考志愿填报信息战”正式打响——参战的主角,是刚刚经历2015年高考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安徽,621分,理科,想学英语类,报哪个合适?”“四川,理科,513分,川内,什么学校好?”成绩出来 后,在有关高考填报志愿咨询的QQ群里,到处闪烁着这样的数字和问题。也有来自官方的数据,比如某地730分本段人数1人,累计人数1人,722分本段人 数1人,累计人数两人……这样的数字在家长和学生嘴里反复念叨,考生盯着自己的分数,对照着这些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数字,计算着这道颇具考验力的数 学题——这道题所考验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更多的是看你掌握的信息有多少,以及你掌握的数字有多精确,甚至,掌握这些数字的时间的早晚,也显得至关重 要。
大数据一股脑儿砸向家长
早在成绩放榜之前,这场信息战,就已经进入了备战环节。
6月中旬,还是高校扎堆儿举办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在北京一所高校举办的面试现场,中国青年报记者就见到了这样的景象:一边是上百位学生在教室里备考,一边是百余位前来陪同的家长,在隔壁的礼堂与该校负责招生工作的教师频频交流。
从现场情况来看,校方的老师讲了仅半个小时,余下的,则是家长有关填报志愿问题的“狂轰乱炸”:“假如我家孩子被你们学校录取,那还能参加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吗?”“北京今年是‘大平行’(平行志愿),你们作为提前批,是算1.5批次,还是哪个批次的?”
这些在校方老师看来“随便上网查一查就能查到的政策信息”,却在不少家长眼中是一门学问。
一位来自山东的家长告诉记者,过去一周,他把自己手机里和教育相关的联系人,不管是常联系的还是记不起来在哪 里认识的,都联系了一遍,电话里这头通常说:“孩子这不高考吗,向您咨询一下哪个学校好……”他有些“害怕”,前年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考了630多分,本来 可以上一所北京的“985”高校,就因为填报志愿出了问题,结果只上了省内一所学校。因此,有“成绩即便很高,若填报志愿失利,从一本跌落二本不是没有可 能”的说法。
这几天,几乎没有其他力量,能把这些家长拉到“线下”,就是在工作日,他们的视线也基本是停留在填报志愿的咨询网站上。这位从事了大半辈子文字工作的家长告诉记者,“这几天,是我从事工作以来,接触数字最为频繁的一段时间。”
然而,“咨询”的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每个人都能给一两句建议,这个专业冷,那个专业热,但真正分析起来,就是中学里的老师也不敢开口,只是说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标签:填报志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