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山西高考 > 山西高考文综

2015高考文综历史复习指导

编辑:sx_haody

2015-04-14

寒窗苦读十二载,又是一年高考季,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搜集了2015高考文综历史复习指导,祝大家高考大捷,马到成功!

历史:重边角知识 抓新材料 掌握大方向 新课标历史题重在探究

朝四个方向思考历史问题

实践中,有的考生越是到考前越是对做历史题没有底气,甚者无从下手,其原因就出在历史思维取向不清。历史思维有四个取向:

1、从历史发展规律和对历史事件做合乎逻辑的解释的方向思考问题;

2、从人性的方向思考问题;

3、从经验的或与经验相联系的推理及对有关系的历史现象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

4、从社会和文化是渐进的、一贯的进步方向思考问题,即历史思维的史学科学化、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和历史进步观取向。有了这样的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做题就有头绪。

以公认史学观评判事物

历史事件的评判是有标准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地认识全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的阶级性、辩证的历史进步观;全球史观是指突破西方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或称“西欧中心论”、“欧美中心论”和“西方中心论”)的限制为特征,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要把某个地区或国家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考察;文明史观是指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用以上三个史学观全面梳理做过的所有试题,会使思路特别清晰。

复习多技巧

高度重视“边角知识”

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实际命题中,命题专家是先确定某个题目的“主意”,然后找与这一“主意”相关的材料,再设计“问题与答案”,看这些教材是否讲到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只要讲到了,就可以敲定成题。如,出一道有关“汪辜会谈”的试题,虽然课本没有交代地点在新加坡,可题目与答案中是可以考查它的会谈地点的,因为1992年的大陆与台湾关系发展进程不可能在大陆或台湾举行两岸会谈,用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出。所以,有必要在考前的复习中对这种知识点掌握透彻。

【历史】2013高考文综历史巧答题:分析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命题思路分析及复习对策(2013届九江市高考历史复习会材料)

高考历史命题思路分析及复习对策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强调有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中学教学重要指挥棒——高考,其功能已从过去“选拔”模式(即遴选少数的尖子学生)逐步转变为“淘汰”模式(即将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人加以分离),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越来越强调能力立意。

第一部分:选择题

选择题得分偏低的原因及解法指导

我认为选择题得分偏低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从命题者的角度分析,命题者的命题尽管会考虑到中学历史教学,但不会完全从中学教学的角度去命题。高考主要着眼于人才的选拔,它引导中学与高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接轨,这也应该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学生拿到这套试卷,总觉得“别扭”,实质上就是命题角度的转换问题。

例如2011年题24.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导致学生解答出现问题原因的有三:

(一)熟悉的记忆——周朝的制度、汉朝的“大一统”;

(二)陌生的角度——西周对秦汉统一的影响;

(三)困惑的交织——考生思维定势,情不自禁换主语。

而此题要求学生能运用借鉴的方式评论历史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无法排除错误及与题干相关度不大的答案。学生对题干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非常熟悉,但在最佳单项选择题的题型中,要求学生排除两个及以上相近的选项并不容易。一个选择题有时要涉及到几个知识点,学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无法推断出正确选项。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