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院校库 >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发公开信与硕士新生断绝关系 符合规定吗?

编辑:

2015-09-23

【专家说法】

导师可以一怒断绝

与弟子的师生关系吗?

针对此事, 教育专家熊丙奇发微博表示: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孙教授只是发布公开信断绝和弟子的关系,但要真正完成“断绝”手续,还需得到学校的同意,学校要从教育和学术角度评估孙教授的“断绝”理由是否合理,而不能只听孙教授单方面的说法。

在笔者看来,孙教授宣布断绝与弟子的关系,可能是出于“震怒”,不以此方式不能表达其对这名弟子的不满。而从导师制的设计看,他本人也有权利决定不再担任某名学生的导师。但现在的问题是,我国还没有建立导师和学生持续互选的机制。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导师一旦选定,很难更换,查阅多所高校的研究生工作管理条例,都没有有关学生更换导师、或者导师淘汰学生的规定,只是对导师无法履行导师职责(出国或者被撤销导师资格)时,有更换导师的说法。

这带来诸多问题。一方面,有的学生对导师极为不满,可是却因为导师的阻扰,很难更换导师,而一旦导师被学生要求更换,导师就被会质疑水平、为人有问题——不排除为人和水平是学生更换导师的原因之一,但双方不适应,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有的导师对学生不满,却由于考虑到被自己淘汰后,其他导师不愿意接受,因此,也就保持师生关系,可对学生爱理不理。这是具有选择属性的导师制,遭遇研究生培养、管理的计划体制的结果。

考虑到研究生导师个人对学生的影响——导师制,就是希望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负责——因此,如果双方或者一方已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再维持这种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导师职权的履行都不利,为此,不能再用导师职权来要求导师,不要淘汰学生,也不能用学生要尊敬师长,来限制学生更换导师,而应该从学生的选择权和导师的自主权出发,设计双向选择的机制。如果有这样的双向选择机制。我国导师能更好地发挥导师的作用,也利于建立更健康的师生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与硕士新生断绝关系”已经呈现在各位同学面前,望各位同学能够努力奋斗,更多精彩尽在威廉希尔app 高考频道!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