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模拟题

高三下学期语文高考模拟卷(带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5-1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推荐了高三下学期语文高考模拟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振动诗歌自由翱翔的羽翼

刘金祥

①处在一个高度物欲化的时代,诗人似乎必然地站在对抗的位置上,否则只有向商业逻辑缴械,向世俗社会投降,从而彻底放弃诗人的立场。对抗,导致远离中心据守边缘,当代诗歌的处境就这样被尴尬地界定。因此,诗歌界的怀旧、田园情结在内部像流行感冒一样扩散;同时,一部分诗人频频向商品世界投送媚眼……总之,诗歌的低俗情绪和灰暗心理在滋长和蔓延。尤其在诗的旁观者看来,会一脸茫然与隔膜地说:“这是诗吗?”在他们的生活中,显然已触及不到诗歌自由翱翔的羽翼,感受不到诗歌曾经给他们带来的灵动和快慰。

②但从诗的自由飞翔的本性出发,由诗的本体立场来言说,事情似乎还没那么悲观和可怕。我们知道,森林里的云雀比靠近人群的鹦鹉更自由,甚至也更安全,尽管它需依靠自己解决饮食问题,换言之,一只正常、健康、没有被豢养损害了本性的鸟儿,应当说天然具备自由飞翔的能力。事情并不那么悲观和可怕的另一层含意是,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由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诗歌并没有死亡与失踪。恰恰相反,二十世纪是世界级的大诗人接连涌现的时代,从艾略特、叶芝到布罗茨基、帕斯等等,仅二十世纪最后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诗人就几近一半。

③工业化或后工业化社会,没有某种权力强制要求用制造成批产品的方式来生产诗人与诗歌。

在这个意义上,少数意识到与表达出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犹如人类这一巨大有机体清醒的头脑部分,必然敏捷地率先作出反应。

④由一般的、整体的角度去审视,在后工业社会,机器与科学引发了实用主义高度泛滥,扼制了人的思辨的自由与可能性。譬如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被广告、影视、画报、大众摄影图像化了,却消解了多重启示的形象性;广泛流行的、庸俗的艺术显示出技术化、缺乏创造性与商业化的特性等。但从个别、具体的角度认知,机器与科学又给了人的思辨以更大的自由和可能性。正是现代科学在粒子领域的新发现,促成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文学艺术中非理性领域开拓的直接启示,分子生物学、科学的系统理论与文学艺术批评中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紧密关联;相对思维与解构主义之间的联系,一一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性发展的正面作用。可以说科学技术也给艺术对现实存在俯视性的怀疑和非理性的体验与表达提供了依据。

⑤思想与艺术的自由,在表象上看来,并不由占多数的群体来体现,只由少数个人获得与完成。诗歌在现实社会中位置的边缘性,正是由此所决定。大众一般被遮蔽在基础性的生活状态里,“我的母亲和L夫妇在隔壁房间里聊天。他们在谈论小虫与鸡眼,很容易发现,通过这种谈话是不会产生实质性的进展的。”(卡夫卡日记。这里“小虫和鸡眼”,可以充填进许多别的名词,而不会改变判断的性质。)

⑥站在诗的本体立场,我认为当下诗歌应在的位置与实在的位置已在接近契合。据了解,欧美的大学中很多开有诗歌创作课程,有影响的诗人会被这些大学直接聘为教授,这确定了诗歌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又一种位置。社会的发展,也在人类行为分工的精细状态中得以表现。诗歌写作需要很高的文化素质,尤其是语言的修养。语言的操作本身意味着高度的技艺,对词语要素的体会,对结构关系的把握等等,专业化的训练必不可少。“艺术家之为艺术家,全在于他对美的精微感觉。”(波德莱尔)精微的表达需要专门的努力,所以卡夫卡才说:“我的生活方式仅仅是为写作设置的,如果它发生变化,无非是为了尽可能更适合于写作而已。”

⑦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要振动诗歌自由翱翔的翅翼,让人们感受与领会到它的力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事情已经是这样,事情原本就是这样。

(节选自《解放日报》)

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投送媚眼”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第②段中作者从诗歌的□□□□和□□□□两个层面论述了事情并没有那么悲观和可怕。(2分)

3.把下列各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因为人当中的一部分可以认识到这一点

②并且努力对之表示出人应有的姿态

③人可能成为“数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及计算机的牺牲品”

④这种焦虑感往往首先呈现于杰出的思想与艺术作品中

⑤但不是一定成为牺牲品

A.①④③②⑤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①②④      D.③①②④⑤

4.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卡夫卡日记内容有何作用?(3分)

5.下列各项对第⑦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这样”表现了作者无奈失落情感。

B.“已经这样”具体指诗歌的处境尴尬。

C.“原本就是这样”是对前一分句的强调。

D.两个“事情”具体指代的内容有差别。

6.对诗歌“如何振动诗歌自由翱翔的羽翼”作者做了相应的思考,请你在此基础上加以探究。(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给记忆一个座架

毛韻华

①打点行囊,离开家乡的那一天,我去父母最后共同生活过的那个小屋去和父亲告别。在尘封多年的某个抽屉的角落,发现了那只牛角,它带着一身斑驳的伤痕,静静地躺在那里,有些落拓,有些凄凉。我拿起它来,托在手心里,沉沉的。似乎比当年托在我一双小小的手掌里更沉更重了。

②它被搁在这个角落里是可以找到理由的,这弯弯的牛角,没有可以站立的面,没法子把它摆放在哪里;再者,这不过是个普通的牛角,哪里配和青花瓷之类的东西获得相同的待遇呢?更何况角身上布满了“疮疤”,一道道裂痕里泛出白白的干裂了的骨粉的颜色,放哪里都免不了增添落拓的境致。

③“啊,这个东西,怎么还在?”父亲笑着伸手过来抚摸了一下这牛角,他的手胖胖的,手背上有四个深深的“福窝”。

④父亲的笑有些惨淡。

⑤原本,对于我去南京,我的母亲是万不放心的,一方面因了我的孩子栩尘未满周岁,是进不了托儿所的年龄,另一面又听说我们没有房子,要挤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餐风宿露”地过日子,从未出过远门的她就打定了主意要陪我去南京,帮我带孩子。谁知,忽然一病不起,很快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⑥对于父亲,母亲突然离去,最宠爱的女儿又要远走他乡,我不敢去想他独自坐在这阴暗的小房子里会想些什么,然而他知道我有必须离开的原因。我深信,没有人知道的原因,他知道。

⑦“这东西,没什么用了,太重……”他竟知道我想带它走。是的,我要带走它,我早就该带走它了。

⑧忘不了那几年,为了我的病,父母四处寻方,医院似乎没有多少希望了,他们便到处去打听民间的偏方,不管什么奇奇怪怪的说法,都深信不疑,一个个的拿来试验。那年夏天,母亲从远房亲戚那儿听来,说把新鲜的牛角磨成粉来吃可以治我的病,父亲就跑了几次老家,不知道求到了谁,不久就拎回来两个坚硬的牛角。

⑨夏天的夜晚,晚饭后,大院里大人们开始提井水冲刷白天被烈日烤得冒火的场院水泥地,这边那边发出“嗞嗞”的声音。病房里实在太热了,晚上父亲会把我驼回来,放在竹榻上。漫天星斗亮起来的时候,场院上各家就开始开西瓜、喝“冷饮”。哥哥们原本在满场的疯跑,只要父亲一声喊“开西瓜咯”,就会飞快地跑回来。夜深人静的时候,老人们拉着不情不愿的孩子回到屋内去了,母亲在屋里陪我们睡。场院上留下几个父亲那样耐得住夜寒耐不住热的人,零星地发出扇子拍打腿脚的声音。那时没有空调,有电扇的人家也很少,但是记忆中留下的却都是清凉的感受。

⑩然而,那个夏天,晚饭后的父亲一直猫在屋子里。赤着膊,关上门窗,避开每一丝风。擦干净长凳的一端,用绳子把牛角固定在上面,两腿横跨在长凳上,弓下背,用一把长长的锉刀去锉那牛角,等到有白色的粉末掉在凳面上时,再轻轻跨下凳子,慢慢蹲下身子,屏住呼吸,用小刷子把粉末刷进一个棕色的小药瓶里去,塞紧了,然后极快地站起来,跨上板凳接着再干。然而他只是个拙劣的工匠,一开始他那双拿惯了笔的手无法掌控牛角弯弯的身形和光滑的身体,锉刀左偏右移找不到方向。起初的几天,他肥厚的手背和手指上开始出现东一条西一块的血痕。晚上绑上纱布继续锉。一天晚饭的时候,父亲说,原来,绑上纱布干活很有效果,摩擦力大了,手里的锉刀不打滑了。他笑起来,仿佛找到了一个妙手回春的仙方一般。

⑪果然,牛角上开始出现一道道白色的锉痕,并且一天天深凹下去。棕色的小瓶子里的粉末开始像小雪似的一厘米一厘米层积起来,父亲的脖子、前胸的痱子也火烧云似的一片一片地蔓延开来。母亲开始每天拿小头的药匙从小瓶子里挖出点儿来,撒上白砂糖,喂进我嘴里。砂糖好甜,那粉末是什么味道,我不知道。

⑫有一天,我们听到啪的一声,第一个牛角断裂了……就这样,我吃掉了第一个牛角。很快,第二个也开始伤痕累累起来。这时父亲已经称自己为一级木匠了。后来呢……后来,我的病似乎真的渐渐好起来了。

⑬然而,成年后的我一直怀疑当时只是医生的误诊,夸大了我的病。有一回,我跟父亲分析过这个问题,我说,现在的医学这么发达,也治不好“再障”(白血病),那时候怎么可能靠一些“偏方”治好了呢?父亲只是呵呵地笑着,说:“也许吧,也许吧。”

⑭也许,母亲的去世唤起了我生命中的一次觉醒。所以当我捧着这只当年“吃剩”的牛角,看着桌头供着的母亲的遗像,我发现我面临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当获知母亲得了绝症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悲痛的,然而也是确信于连“科学技术”也无能为力的事实,一开始就抱着等待“那一天”的心理,我是那么的冷静,在我给病床上消瘦的母亲喂药的时候、在我晚上窝在病房的躺椅上陪着母亲说话的时候、当清理母亲病床上一簇簇头发潸然泪下的时候、在颠簸的卡车上紧紧抱着放弃治疗要求回家的母亲如柴的身体的时候……我从没有想过“偏方”之类的问题,在热烈的哀伤的后面,我是多么的冷静!

⑮“也好,带着吧,给栩尘做玩具吧……”父亲打断了我的心思,他是故意的。

⑯颠簸的生活总是想磨掉这些记忆。到南京的头几年,我们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白天,衣冠楚楚地忙着活儿;晚上,蓬头垢脸地忙着生活。晴天,忙着晾晒潮湿得发着霉味儿的衣物被褥;雨天,忙着用沙袋在门口筑着不堪一击的堤坝,忙着半夜用盆罐接雨水,忙着追逐漂出棚屋的鞋子。夏天,忙着贴纸封窗增强空调的功效,忙着驱蚊抓鼠;冬天,忙着给哮喘的孩子跑医院、煮中药,当然还要忙着寻找时间带孩子玩玩雪、跑跑山……颠簸的生活却反而加深了多年前的那些记忆,我开始多了回忆。

⑰搬进新家的那天,我去夫子庙的老红木商店想买一个红木的座架,店里的老头说:这个放古董铜镜或古董瓷盆最好了,又稳又填色。我没有古董,我只想给那只牛角一个座架,让它不再被遗忘在抽屉的角落;我只想给记忆一个座架,让它不被淹没在时间的旋流里。

⑱我把它放在座架上,摆在栩尘的古棕色的钢琴上,孩子说:这是古董吗?我说,这不值钱,                               。

(节选自《解放日报》)

7.扣住“似乎”一词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8.试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9.赏析第⑩段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10.第⑯段首尾划线句表达上是否有矛盾,试作简要分析。(4分)

11.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④段中父亲的笑惨淡是因为回忆起当年医病的悲凉。

B.第⑦段中“我早就该带走它了”表明此想法由来已久。

C.第⑫中“似乎”一词说明我的病并非因牛角而好转。

D.第⑮段中,“他是故意的”是父亲转移话题以免我伤心。

12.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想象,用一个转折复句为本文续写结尾(限30字以内)。(3分)

(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

(2)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守着窗儿,                     ?(李清照《声声慢》)

(5)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6)蹴而与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7)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8)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催 租 行

范成大

输租得钞①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注释】①钞:户钞。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

14.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

15.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踉跄”二字传神地写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气。

B.“杂嗔喜”表现了里正转怒为喜、嬉皮笑脸的无赖特征。

C.“大如拳”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钱罐很大但仅有小钱。

D.“不堪”、“聊”等词细腻地写出农民应对时的谨小慎微。

16.本诗“事文不相属而情意充沛”,即叙写时间并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有较多省略和留白,且感情充沛。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①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也。惔少清远,有标奇。家贫,织芒屩以为养,虽荜门陋巷,晏如也。人未之识,惟王导深器之。以惔雅善言理,简文帝初作相,与王蒙并为谈客,俱蒙上宾礼。时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帝使殷浩难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之。”乃命迎惔。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一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

②累迁丹杨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时百姓颇有讼官长者,诸郡往往有相举正,惔叹曰:“夫居下讪上,此弊道也。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其敦本正源,镇静流末乎!君虽不君,下安可以失礼。若此风不革,百姓将往而不反。”遂寝而不问。

③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迹。及温为荆州,惔言于帝曰:“温不可使居形胜地,其位号常宜抑之。”劝帝自镇上流,而己为军司,帝不纳。又请自行,复不听。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或问其故。云:“以蒱博验之,其不必得,则不为也。恐温终专制朝廷。”及后竟如其言。尝荐吴郡张凭,凭卒为美士,众以此服其知人。

(节选自《晋书》)

1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惔雅善言理(        )    (2)故应有以制之(        )

(3)一坐抚掌大笑 (        )   (4)遂寝而不问(        )

18.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虽荜门陋巷                B.君虽不君

C.而知其有不臣之迹          D.时咸谓未易可制

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5分)

20.试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刘惔“寝而不问”的原因。(3分)

21.结合全文,用四字短语形式概括刘惔的品质。(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焚书辨

清•刘大櫆

①六经之亡,非秦亡之,汉亡之也。书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项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萧何。何则?

②李斯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其法至于偶语《诗》、《书》者弃市。噫,亦烈□!然其所以若此者,将以愚民而固不欲以之自愚也。故曰:“非博士官所职,悉诣守尉杂烧之。”然则博士之所藏具在,未尝烧也。迨项羽入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乃始荡为灰烬,澌灭无余。当项籍之未至于秦,咸阳之未屠,李斯虽烧之而未尽也。吾故曰: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

③吾以为萧何汉之功臣,而六经之罪人也。何则?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然萧何于秦博士所藏之书,所以传先王之道不绝如线者,独不闻其爱而惜之,收而宝之,彼固以圣人之经无关于得失存亡,所以取天下之筹策也,故熟视之若无睹耳。今夫富民遗其子孙以室庐,至其后之不肖,以至转而售之他人;彼鬻而有之者,又取其瓦甓以去,而遗其梁栋,风雨之所漂摇,虫蚁之所剥蚀,而向之室庐乃始尺寸无复留者矣。彼不肖而残毁之诚无足怪,独奈何鬻而有之,顾遗其梁栋而不知惜也。

④呜呼!方沛公之入关,盖六经绝续存亡之顷也。天下之诗书皆已亡,而惟博士官所职尚无恙,当是时,固举九鼎之重而系之一发哉!且夫圣人之经,其与秦之律令图书,其为轻重大小何如也?设使萧何能与其律令图书并收而藏之,则项羽不能烧;项羽不烧,则圣人之全经犹在也。呜呼!彼萧何者,真所谓刀笔之吏矣!

22.填入第②段方框处合适的一项是(    )(1分)

A.乎        B.哉        C.焉        D.矣

23.作者认为“书之焚不在于李斯”的根本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4.试从论证方式角度赏析第③段内容。(3分)

25.下列对第④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反复喟叹,表达了对圣人之全经不得保存的痛惜之情。

B.作者假设萧何能够并收六经,则可以使其避免被焚毁之灾。

C.作者认为沛公之入关是导致六经最终被毁的重要原因之一。

D.作者对萧何“刀笔之吏”的称谓中蕴含着不满与愤恨之情。

26.简要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4分)

二、写作(70分)

27.作文

有人说:你简单了,这个世界也就简单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就此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