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模拟题

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编辑:

2012-05-03

四、(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①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他把国学等同于国故学。

②这个定义能不能成立?妒呆成立,则举凡研究一切过去历史文化的学问,都是国学。但历史文化这一概念所包含内容未免太庞杂,哲学、法律、宗教、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礼仪、制度、工艺、服。饰等等,都可以囊括杠内。对所有这些内容的研究都可以叫做国学吗?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

③后来大家比较一致接受的定义,是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直接联系在一起。以此,钱宾四先生《国学概论》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午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童之一能力。”马一浮先生抗战期间在江西泰和讲国学,也开宗明义地标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运已经是给定,的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相当长时间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经历了收缩过程。

④盖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因此之故,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然不容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令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先生认为,所谓国学,就是“六艺之学”。“揩定”一词是佛家用语,马先生说:“每下一义,须有法式,谓之揩定。”

⑤“六艺”亦称“六经”。我国学术的源头即在于此,中华文化的原典精神亦出于此。我们今天讲国学,重要的一点是回归“六经”。

20090505

⑥至于“六艺”在国人的精神世界可能发生的作用,《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有如下概括:“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絮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瓤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概括的固是“六艺”本身的精神旨趣,但也都关乎生之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修养和品德。换言之,“温柔敦厚”是人的品性,“疏通知远”是人的学识,“广博易良”是人的和乐,“絜静精微”是人的玄思,“恭俭庄敬”是人的礼敬,“属辞比事”是人的正见。《庄子·天下篇》解“六艺”又日:“《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马一浮先生认为上述孔、庄两家对“六艺”的解泽,简明而得其宗趣。

⑦我们作为现代人,尽管为各z曲闻见的知识所包围,可是我们的精神血脉里亦不可没有“六艺之道”。而虽为现代人,叉呵虹也是受过“六艺”熏陶的“六艺之人”。在马先生看来,“六艺之教”应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如果争件具备,不排除也有可能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使蒙尘已久的人类,革涂习气,变化气质,回归本然之善。

(取材于刘梦溪《到底什么是国学》)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胡适的国学定义错误在于没国学和我国固有的学术联系起来。

B.在国学定义问题上,马一浮比胡适更符合确定概念的一般规则。

C.钱宾四给国学下的定义综合吸取了胡、马两人国学定义的长处。

D.马一浮认为“六艺之教”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血脉。

15.马一浮认为“六艺”对现代人类最重要的作用是(3分) ( )

A.关乎生之为人所必须具备的精神血脉。

B.“六艺之教”融入人中国人的精神资源。

C.有可能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资源。

D.使蒙尘已久的人类重新回归本然之善。

16.本文中的国学定义有几次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了治学的什么特点?(4分)

五、(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①当代文学存在着两个不可忽略的传统,即鲁迅与周作人的传统。30年代,周作人认为文章存在着“载道”和“言志”两个流派。在我看来,“载道”与“言志”后来经由周氏兄弟的穿越,形成了现实性与书斋化的两种审美路向。至少在80年代,散文还在鲁迅、周作人的两个传统里盘旋,其他风格的作品还没有形成气候。鲁迅的峻急、冷酷及大爱,对许多作家影响巨大。优秀的作者几乎都受到过他的思想的辐射。邵燕祥、何满子、高尔泰、钱理群、林贤治都有鲁迅的风骨。这些人普遍有着受难的意识,文字是直面苦难的紧张和审视自我的痛感。邵燕祥短文有犀利的力量,毫无温吞平和的虚伪。常常让人随之心动,正切合了“无所顾忌、任意而谈”的传统,这也恰恰是鲁迅当年所欣赏的。何满子谈历史与现状,袒露着胸怀,何曾有伪态的东西?朱正严明、牧惠深切、赵园肃杀,是真的人的声音。对世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些作家的自我表达,多了批判的笔触,与其说是指向荒诞的存在,不如说也有无情地冷观自己。他们在直面社会难题时,也把自我的无奈和尴尬表现出来。只是他们中的人对西学了解有限,没能出现大的格局和气象,这是与鲁迅有别的地方。

②周作人的传统在历史上多被诟病,可是实际是存在这样的余脉的。其实沈从文当年就是受到周氏的影响,后来的俞平伯、江绍原走的也是这个路子。80年代后,周作人的作品重印,他的审美认同者们也被推出水面。舒芜、张中行、钟叔河、邓云乡都有学识的风采与笔致的神韵。他们把金刚怒目的一面引到自然平静之中,明代文人的灵动与闲适杂于其间。个人主义在中国一直没有健康的空间,文人的表达也是隐曲与委婉的。以“说出”为目的,而非言“他人之志”为旨趣的表达,在更年轻的一代如止庵、刘绪源等人那里得到了响应。

③鲁迅与周作人的传统也并非对立的两翼,把两种风格融在一起的也成为了一种可能。一些人既喜欢鲁迅的严峻,也欣赏周作人的冲淡。在他们眼里,两个传统是并行不悖的。唐弢的文字其实就介于明暗之间,黄裳在精神深处流动着激越与闲适的意象,孙犁的小品文在两种韵味里游动,虽然他不喜欢周氏,可是这两种笔意是难以摆脱掉的。钱理群其实是赞成两个传统的互用的。他对周氏兄弟的研究无意中也影响了知识界对新文学传统的看法。刘恒、叶兆言都欣赏周氏兄弟的文采,在他们的随笔中,偶尔也有那些历史的余光的闪烁吧?

④其实在周氏兄弟之外,散文的样式很多。像汪曾祺这样的人,就杂取种种,有着缕缕古风,是自成一格的。他说自己的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可是意境悦目,是有逆俗的笔意的。汪氏虽参加过样板戏的创作,却没有宏大叙事的笔法,性灵的一面楚楚动人。他深谙明清笔记,喜欢古人书画,字里有柔美的东西。《梦溪笔谈》、《聊斋志异》的痕迹偶可从此看到。他还从废名、沈从文那里受到熏染,温润而含蓄,给人暖色的慰藉。汪氏举重若轻,洒脱中是清淡之风,颇有士大夫的意味。与他同样诱人的是端木蕻良、林斤澜等。端木的晚年散文炉火纯青,不被世人看重。可是我觉得其分量不在汪氏之下。至于林斤澜,其文恍兮惚兮,有神秘的流风,吹着精神的盲点,让我们阅之如舞之蹈之,很有醉意的。他们都生在民国,受过旧式文人的训练,文字不时流出古雅的气息。“文革”的话语方式是在他们这些人那里开始真正地解体了。

⑤在这个层面上说,新时期的文学是回到五四的一次穿行,后来又开始出现了别于五四传统的另外一些可能。世人也由此理解了为什么是老人承担了这一重任。那些久历沧海的人不都是暮气沉沉的过客,也有聊发少年狂的洒脱。启功的幽默,聂绀弩的狂放,贾植芳的率真,柯灵的无畏,都衔接着一个失去的年代的激情。不同的是他们带着半个余世纪的烟雨,有了更为沉重的肩负。读这些人的作品,常能感到道德文章的魅力,身上还带着旧文人的抱负。与五四那代人比还显得有些拘谨,而心是相通的。历史的磨难把一代人的锐气钝化得太久,他们的重新起飞,有着今天的青年想象不到的代价。

(节选自孙郁《近三十年的散文》)

17.第①段中画线的“这些人”的散文创作与鲁迅散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4分)

18.第②段画线的“这个路子”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散文风格?(4分)

19.结合文意,请说说你对第⑤段中画线语段的理解。(5分)

20.你最欣赏哪一种风格的散文(不必局限于本文所说的散文类型)?为什么?(5分)

六、(10分)

21.将下面几句话调整成一段符合行文逻辑的文段。(3分)

①第二面一开头第一个字,“云谣集”的“云”字又是一个简体字。

②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③例如,影印页第一面一开头第一个字,“鱼美人”的“鱼”字就是一个简体字。

④人们说,只识简体字,看不懂古书。殊不知,不识简体字,也看不懂古书。

⑤看古代的简牍,看古代的碑帖,看民国初年的印刷书本,也是如此。

⑥偶尔翻看《敦煌曲子词集》,发现其中到处是简体字,不过有的简得跟今天不完全一样。

答:(只填写句子的序号):

22.观察下面一幅针对某寺庙公开拍卖活动的漫画,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说明画面内容及其寓意。(7分)

高考试题出题真相揭秘

2012年潍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汇总

2012年杭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汇总

2012高考志愿填报:适合文科考生报考的专业  

更多内容进入:

威廉希尔app 高考试频道  

2012年高考在线模拟考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