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例题

编辑:sx_caoq

2015-10-22

选择题是历史试卷的一部分,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例题,请参考!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例题

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何种形式的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一).审清条件限制:

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近年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二).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

例:实业强国是近代国人的梦想和追求。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

在这个专题式选择中,“近代”是时间限制,“实业强国”是主题;在小题中“洋务派”是条件限制中的“人物”限制,“求富”是主题限制。审清了这些限制和主题就不难做答。

(三).识破“陷阱”巧解题

1.识破“条件陷阱”,提高审题能力

历史选择题不同于材料题和问答题,其特点之一是审题即是答题。因此,提高审题能力显得特别的重要。审题时,要对题干中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度、次数等等限制条件都要看懂、审清,避免落入命题者设置的“条件陷阱”,造成失分。

【例1】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

解析:历史选择题,有时由于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较多,考生往往容易顾此失彼。本题题干中的限定词有“近代中国”、“制度层面”和“较早”三个。根据“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排除a、b,根据“较早”可排除d,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等主张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正确答案是c。

2.辩别“似是而非”,增强再现能力

历史试题的命题者通常针对考生易错、易混的知识及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命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掌握。扎实的基础是百般技能的本源,平时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基础掌握;其次,注意保质保量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在解题时要对题干和选项中的主干成分进行慎重推敲,避免失分。

【例2】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奖励和保护实业,鼓励人民举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这些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

c、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的发展

解析:本题d项是一个迷惑性较强的干扰项。它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史实变成了“初步发展”的结论。解题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避免出现类似的失误。正确答案是b。

3.明察“以偏概全”,提高概括能力

选择题的选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从属关系。在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等方面,命题者常使用“以偏概全”的伎俩。因此,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对各个选项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化的选项排除。

【例3】五四运动较辛亥革命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先进分子的领导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本题比较容易错选b项。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广泛”一词,五四运动较辛亥革命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人、学生、商人等广泛参与。选项b和c只是中国人民的一个部分,要注意避免局部代替整体。正确答案是a。

4.谨访“变换概念”,增强理解能力

历史概念是根据历史背景、存在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三部分概括而形成的。由于历史概念是史实的抽象和概括,它上承史实,下联规律,反映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它既能考查知识水平的高低,又能考查出考生学科能力的强弱,近几年来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历史概念考查中,命题者常常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制造分析、判断、推理等障碍,审题中不得不防。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