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考试卷分析:201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

2014-04-08

高考试卷分析:201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

2014高考在即,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在这里威廉希尔app 为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试卷分析:201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突出能力 注重探究 平稳创新 科学选拔   ——2012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

201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符合我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噬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试题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试题对中学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总体来说,2012年物理试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平稳创新 引领课改  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同时适度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主题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

1.试题注重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物理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引导高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上,更要关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成长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第14题涉及物理史实、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选项中的“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考查了普遍规律与特定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重要规律的探究发现过程等,这些生动鲜活的史实展现到课堂上,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引导中学关注科学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学。

2.试题设计充分考虑到我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际,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试题设计中,对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第21题第(1)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纸带数据为切入点,紧紧抓住了思想方法这一实验的灵魂。试题要求考生利用纸带记录的运动信息,探究多过程运动性质,对科学探究的某些重要环节进行考查,为考生展示实验探究能力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试题将多个问题融合在一起,巧妙设问,串珠成链,浑然一体。

第21题第(2)题从最基础的实验规范如仪器使用、仪表选择、电路设计等方面设置问题。该题有助于扭转电学实验片面求深、求难,忽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引导电学实验教学降低难度,回归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上来。

二、突出主干 覆盖合理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五种能力,能力层级设置恰当,知识覆盖全面,各部分比例合理。全卷覆盖了《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2个主题及选考部分12个主题中的8个。试题必考部分主要考查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考查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考生的全面发展。

必考内容中涉及到47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26个)考查了25个,Ⅰ级知识点(共33个)考查了22个】,占59个必考知识点的80%。另外,试题的必考部分还涉及到了单位制和实验两个主题。选考内容中涉及到20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5个)考查了5个,Ⅰ级知识点(共39个)考查了15个】,占44个选考知识点的45%。另外,试题的选考部分还涉及到了单位制主题。各部分比例为:力学41分,占46%;电学40分,占45%;选修3-3、3-4、3-5三个模块各占8分,这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各部分的内容比例一致。这些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主干知识,是考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且与大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三、回归基础 彰显公平  1.试题内容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要方法和核心思想等。试卷注重基础性,无偏题、怪题。全卷在试题材料选择、情景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考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例如,第15题以我国航天成就为背景,通过求不同运行轨道线速度大小比值来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16题给出了提升货物的运动图像,通过图像提供的运动信息探究物体的运动性质。第21题以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为情景,注重考查物理实验思想和方法,确保实验考查对于全体考生的公平性。这些都是考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第23题采用常规模型,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巧妙融合在电磁学综合题目中。该题在考查核心知识的同时,兼顾基础知识点的覆盖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引导高中物理教学回归基础,避免过深、过难的题海训练模式,减轻考生的备考负担。

2.试卷选考部分均采用“双题”模式,试题内容仅涉及各自选考模块的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试题在阅读量、思维量、作答量等方面基本等值,彰显了公平性。

第36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饱和蒸汽和饱和汽压,热力学第一定律,单位制等。

第37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等。

第38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玻尔原子模型,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结构、能级公式,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等。

四、注重能力 体现探究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试题在能力考查中,特别注重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21题以常见的重物牵引物块运动为情景,利用纸带记录的信息探究运动规律,将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等信息整合在一条纸带上。试题要求考生探究两种性质运动的衔接点,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进行考查。试题在考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正确结论的基础上,将拐点附近速度的计算,滑动摩擦因数的测定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分析等问题融入其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赋予纸带问题以全新的面貌。试题充分考查了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迁移能力。

第22题以带有圆弧轨道的工件来构建模型。圆弧轨道在常规题目中,通常作为物体的运行轨道。在本题中,将圆弧轨道作为相对静止物块的支撑面,尤其在轨道停止运动后,物块将脱离轨道做平抛运动而不是沿圆弧轨道下滑。试题设计新颖巧妙,对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试题有助于减轻考生的备考负担,引导考生不能仅仅通过大量做题积累经验,忽视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应将物理学习切实转移到培养能力和提升科学素养的正确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