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预测 > 高考语文预测

2016高考语文学科预测试题

编辑:sx_gaohm

2016-05-12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学科预测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威廉希尔app 一直陪伴您。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 “孝”

许天笑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

(摘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D.“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B.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C.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具有一定意义的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认为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这是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的说法不能成立。

B.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骏,字驎驹,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史才,留平城。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兵法》之效。”延兴末,高丽王琏求纳女于掖庭,假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持节如高丽迎女。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琏不胜其忿,遂断骏及从者酒食,欲逼辱之,惮魏而不敢害。会献文崩,乃还。初,迁神主于太庙,庙中执事官例皆赐爵。群臣咸以为今宜依旧,骏独以为不可,表曰:“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可敛以时服,明器从古。” 及卒,孝文、文明太后伤惜之。赠曲安侯,谥曰宪。

(节选自《北史•程骏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B.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C.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D.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年号多指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皇兴、永乐、乾隆、康熙。

B.掖庭通常指嫔妃居住的地方,在皇宫中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也泛指皇宫。

C.爵位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常见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等。

D.崩是古代对诸侯之死的称呼,古代很看重诸侯之死,常用山崩塌来比喻。

6.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程骏聪敏好学,少时就有声誉。他苦学也善于学习,类推能力较强;从小失去父亲,守丧时就有孝顺的名声,说话老成,受到老师的夸赞。

B.程骏临危不惧,彰显凛然正气。他曾被高丽王断绝酒饭,身处险境,但他毫不畏惧,使高丽王不敢谋害他,他也因此最终安然回到北魏。

C.程骏上表言事,反对依循旧例。神主迁入太庙后要赐给主持太庙工作的官员爵位,他认为此旧例背离制度不应依照,朝廷支持了他的观点。

D.程骏崇尚节俭,不愿追求荣利。他将朝廷赏赐的几百匹布帛全都分给亲友,不与世人比较显耀,主张薄葬,他的节俭清正受过朝廷的表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兵法》之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结合全诗具体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来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怨愤,即使在演奏渐歇中仍能使读者感受至深。

(2)郦道元《三峡》中正侧结合烘托突出山峰陡峭的的句子是“     ,     ”。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教  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的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人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篇描写了北方城市里的教堂、钟楼和修女,营造了浓浓的宗教氛围,属于小说自然环境的描写。

B.“我”生活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联情节,内容更

加紧凑,更具有真实感。

C.神父待人谦恭、和善,虽然觊觎外公的大衣,但事后又幡然悔悟,所以得到了外公的原谅。

D.两个舅舅一直对教父言听计从,外公“遇难”后,舅舅们不知所措,这是神父阴谋得逞的原因。

E.小说以外公的忏悔结尾,临终微弱的声音却展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给读者心灵以巨大的震撼。

(2)小说结尾外公突然活着回来,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题为“教父”,但写外公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理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的中国历史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不断重演着外族人入侵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在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的时刻,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若干“温情与敬意”,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遂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新亚书院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撒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年8月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史学即史料学,应以整理史料为研究重点时,钱穆却坚持个人的见解,并通过自己的授课实践,最终将中国历史形成了一个贯通的体系。

B.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C.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D.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E.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2)文章开篇称钱穆读书治学有一种“民族情怀”,试结合原文指出其民族情怀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为“一生为故国招魂”,老一代知识分子钱穆先生的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西方过去几十年        ,已经透支了自己的部分未来。现在以希腊为首的过度举债的欧盟国家追悔莫及。

②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安保和反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疲软、福利水平较高,法国已经      的财政将面临更严苛的考验。

③高等教育在教育模式上有欠缺,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诸多不足,加之要偿还基础教育的欠债,实际上是走进了一个选择两难的怪圈,因此难免     。

A. 寅吃卯粮    捉襟见肘    左支右绌

B.左支右绌    寅吃卯粮    捉襟见肘

C.寅吃卯粮    左支右绌    捉襟见肘

D.捉襟见肘    左支右绌    寅吃卯粮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B.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会聚此地,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C.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是以给社会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的大型公益创业教育平台,在全国创业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        ,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       ,       ;       ,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②只有雪野的空旷

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A.①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②④⑥⑤

C. ①③⑥⑤②④          D.③①⑥⑤②④

16.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①安徽省艺术节是全省综合性文化艺术,是展示建设文化强省、检阅创作成果的艺术盛会;②中国李白诗歌节是马鞍山市多年来精心打造的文化名片,已成为展示该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重要成就。③当安徽艺术节第一次走出省城,就遇到了李白,恋上了诗歌,这种相遇演绎出了十分精彩的故事。④开幕式晚会《江南江北我的家》,由序幕“致皖江”、第一篇章“淮河情”、第二篇章“黄山风”、第三篇章“皖江潮”、尾声“崛起的江淮”五大板块为主构成。⑤“诗仙李白”穿越时空来到现场,与一名当代艺术青年以诗歌的方式进行超时空的对话。⑥艺术节与诗歌节,双节联动,使诗歌与艺术两翼齐飞,共同走向繁荣,彼此辉映。

序  号 修    改

17.根据下列文字概括“阳光动力2号”飞机的四个主要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8个字。(6分)

4月21日“阳光动力2号”降落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完成了它环球航行的中国段航程。

这架革命性的飞机由碳纤维制成,重量仅为2300千克,相当于一辆小轿车。飞机机翼、机身和水平尾翼上共安装了约17248个厚度仅为135微米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机翼下方安装的4台无刷、无感应电动发动机提供可再生能源。每个发动机能产生17.5马力的动力,还有一个减速齿轮,将直径4米的两叶片螺旋桨的速度限制在525转/分钟。整个系统的效率是94%,创下了能源效率的新纪录。在“阳光动力2号”的设计与制造中,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系列新型材料。其中,索尔维集团发明了一种电解质,用于增加电池能量密度;拜耳材料科技集团允许本次计划使用其研发的纳米科技;Décision公司则负责提供前所未见的超轻碳纤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60分)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你觉得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是什么”的专访:老

王说,科学无止境,我每天给国家做出一点贡献,让国家有进步,这就是最

好的时光;小刘说,和大家一起熬夜造机器人参加比赛,便是最好的时光;

大李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一片寂静的林荫道,一杯咖啡,一本书,听着悦

耳的鸟鸣,静静品读一下午。

这三种“时光”,你认为哪种“最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