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试题

2016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12-15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以下是威廉希尔app 整理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单元综合测试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1.(10分)(2010•长沙5月)材料: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我国洪涝灾害是多发灾害之一,经常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考查本知识点,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这一灾害的形成原因、防御措施,为生产、生活服务。第(1)题,形成洪水灾害的原因由两个因素决定,即气候和地形。而形成本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应主要从气候方面考虑。第(2)题,减小洪涝灾害,只要降低河流的水位就行,而蓄洪区分洪、水利枢纽工程、入海新河道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答案:(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2.(10分)(2010•辽宁大连)下图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仅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请对比简要分析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长江洪涝灾害多发,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行洪能力降低等造成洪涝灾害多发。(2)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特征和环境要素的变化,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答案:(1)①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行洪能力降低。 (2)①以前经济落后,对灾害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低;②现今,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对灾害监测、预防能力提高,但社会财富积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大。

3.(10分)(2009宁夏银川)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 029次,旱灾1 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而无不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更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1 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 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近一番,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为严重。

(1)分析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旱缺水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试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受旱面积大规模扩大的原因(至少写出三点)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我国是世界灾害多发的地区,自然因素中与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有关。(2)水资源短缺,干旱威胁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采取的措施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考虑。

答案:(1)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夏季风的强弱、迟早都会造成水旱灾害。 (2)降水量减少、人口增多、水资源消费量剧增、浪费水资源和水污染严重等(至少写出三点)。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至少写出三点)。

4.(10分)(2010•陕西西安质检)进入2010年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

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一场里氏8.8级强震撼动了智利中南部以及若干周边国家,震源深度33千米。地震在智利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800人。

材料二:世界地震带分布图。

(1)分析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的共同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地地震比智利地震震级小,但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大很多,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第(2)题,烈度不仅与震级、震源深浅有关,还与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答案:(1)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2)海地地震的震源深度浅;震中接近人口稠密地区;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震能力差;海地长期内乱不断、经济不振,政府几乎没有自救能力,只能苦等外国救援。

5.(10分)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二: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三: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材料四:

时间 震级 震源深度(km) 首都距震中距离(km) 伤亡情况

海地 2010年

1月12日 7.3级 10 16 伤亡约55万

智利 2010年

2月27日 8.8级 60 320 死亡近千人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来。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分布于太平洋的边缘,图中①②③④⑤都位于此带上;而⑥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第(2)题,依据③、⑤分别位于亚洲东部和北美洲西部,可判断③位于太平洋与亚洲板块交界处,⑤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注意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属于印度洋板块,则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材料中显示一系列地震的发生及其危害,结合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特点,可分析回答自然灾害的特点。第(3)题,地震损失大小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建筑物抗震性能密切相关,材料三、四显示智利地震震源深度大,首都距震中更远,且房屋抗震性能优于海地,所以智利地震带来的损失较小。

答案:(1)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①②③④⑤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⑥

(2)印度洋、亚欧、美洲;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环性 (3)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

6.(10分)(2010•无锡2月)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泥石流滑坡易发程度分区图

材料二:2008年全国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逐月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破坏植被和不适当的开挖坡角、堆积等人为作用有时也会起到重要甚至主导性作用。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岩土体物理风化严重,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在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条件触发下,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1)从空间上来看,我国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x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山西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其基本特点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其中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大体上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山脉一线为界,该线以东泥石流分布零星(仅辽东南山地较密集);该线以西是泥石流发育最集中的地区。 形成原因: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切坡修路、采矿、削坡建房、水库蓄水和人工取土等对植被的破坏。 (2)从时间上看,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发生在4~9月份;这是因为局地暴雨、持续强降雨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