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威廉希尔app 大学频道 编辑:sx_gongy
2017-03-08
1973年,邹胜龙出生于安徽淮南,他的父亲靠自学从一个普通工人一路做到中科大空间站的研究员,还在深圳科技园创办了一家公司,邹胜龙一家也搬到了深圳。迅雷邹胜龙的创业故事一起来看吧!
迅雷邹胜龙的创业故事分享
1993年,高中毕业的邹胜龙出国留学,到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就读经济学本科,因为被盖茨创办微软的故事打动,本科毕业后,邹胜龙又跑去了杜克大学读计算机硕士,并在此期间认识了日后迅雷的联合创始人程浩。
按计划,邹胜龙在1999年硕士毕业后,就会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接着申请绿卡、按揭买房、换辆好车,娶个老婆,慢慢过上富足且安稳的生活,但1998年秋天在硅谷的一次旅行,改变了他的一生。
1998年秋天,邹胜龙应好友的邀请来到硅谷旅行,好友带他去雅虎大厦前合照留念,看着雅虎大厦人来人往,好友的一句话让邹胜龙非常震撼:在这里上班的人都不能小觑,也许他们就是下一个盖茨!
邹胜龙当即决定留在硅谷寻找机会,很快就得到了两家科技公司的offer,实地考察后,一家有自己的办公室,另一家却在地下车库办公,邹胜龙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地下车库的那家公司。
一年之后,邹胜龙才知道,那家科技公司已经从地下车库搬了出来,名字也更为人熟知,叫做谷歌。
类似的“错过”还不止一次,1999年春节过后不久,邹胜龙接到一个同在硅谷工作的大陆留学生电话,说自己要回国创业,但还缺一个技术牛人,问邹胜龙要不要去。当时邹胜龙硕士还没毕业,对国内互联网市场也不太看好,于是便推荐了自己的小师弟程浩。
结果,回国还不到一年时间,那位叫做李彦宏的留学生已经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了国内搜索第一。邹胜龙大吃一惊,再也不想在美国呆下去,决心回国创业。
25天更新一个版本
迅雷誓要成为“下一个腾讯”
2003年,邹胜龙回到深圳,拉着从百度辞职的程浩,开起了一家互联网技术公司,起名“三代”,邹胜龙的解释是:海归创业者,张朝阳是第一代,李彦宏是第二代,到我这就是第三代。
公司名字有了,那该做什么业务呢?邹胜龙觉得,门户、搜索、邮箱、通讯、下载是互联网五大基础应用,前四者都成就了巨头公司,如新浪、百度之类的,只有下载领域仅一个网际快车,那就做下载吧!
说干就干,邹胜龙和程浩花了3个月时间,终于捣鼓出第一款下载软件,但试运行的速度慢得像蜗牛那样,下载一张图片都要1分多钟,邹胜龙一下子火了:“必须要在5到10秒钟内下载完!”并把公司改名成“迅雷”,取“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意思,并把公司定位确定为“快”。
于是,向朋友借了几万块之后,邹胜龙和程浩拉着5个程序员继续干了起来,终于在2004年1月迅雷2面世了。
但产品面世,根本没有人关注,每天就只有三四十人安装,邹胜龙拿自己房子抵押了20万到门户网站做推广,但安装人数每天也只有百余人。此时5个程序员已经走了3个,剩下的两个还欠着3个月工资,公司已是穷途末路,邹胜龙和程浩都有了散伙的打算,谁知道吃完散伙饭第二天,邹胜龙就被程浩的电话吵醒了:“不得了,昨夜注册用户超过1000人!”
这真的太不可思议了,到后台一看才知道,下载的主力军都是在校大学生,因为高校开始放暑假,此后3个月,迅雷的注册客户疯涨,到了9月份,迅雷的注册客户就已超过20万人!
差一点,迅雷就要倒闭了,但是就这样幸运地存活下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邹胜龙还拿到了周鸿祎投资的70万。从2004年冬天起,邹胜龙吃住都在公司,仅仅用了两年半时间,迅雷就从1.0升级到了5.0,前后推出过29个改进版本,平均25天就更新一个版本。仅仅一年时间,迅雷就成功抢占了40%的市场份额。
到了2006年8月底,迅雷的覆盖用户数超过1.1亿户,装机量达到8000万台,市场份额超过50%,成为了继QQ之后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客户端软件。2007年,迅雷和谷歌中国合作,联手打造了“迅雷看看”,不到半年时间就拥有2.2亿用户的覆盖量,3年后的2010年,迅雷的付费用户已达到400万,净利润达5900万。
当时的迅雷,被不少人寄予厚望,号称下一个腾讯,邹胜龙也是意气风发:“再给迅雷5年,我相信可以做到今天腾讯的规模。”然而,10年已经过去,邹胜龙的雄心壮志犹在耳边,但腾讯和迅雷的境况已是天差地别。
标签:就业创业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