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bilj
2014-03-16
最新中学资讯:教育改革须先拉平初中教学水平
近日,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通过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就网友所关心的中考改革政策进行交流。李奕表示,未来教育部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措施,还包括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办法,大幅度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按照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学校联盟等形式,盘活现有资源,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资源。2月18日,北京市教委发布2014年中考改革政策,诸如,今年起高中名校“名额分配”比例扩大到30%,名额分配不再“推优”,全面取消中考择校生,并逐年减少特长生的招生比例等。
对此政策改革,近些年专注于教育研究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有着自己的深刻思考。郑也夫在退休前开了最后一门课叫《批判的教育社会学》,还在教学相长中脱胎出《吾国教育病理》与《科场现形记》两本著作,揭示中国教育之乱象。通过这些研究,他发出“一个不到位的改革政策必将在博弈中败北”的感慨。
“择校生”政策是对教育公正的践踏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在北京教委改革政策中,取消中考的“择校生”颇为引人注目。你对此如何看?
郑也夫:取消“择校生”,无疑是好事。但话说回来,“择校生”的政策和现象能存在这么长时间,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一般理解的“择校生”是一部分考生以低于招生线的分数入校,过去的政策给了一定比例,一些考生向学校交钱购买低于分数线的一分、两分,在学校里获得座位。这是对公正的赤裸裸的践踏,是一种教育腐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钱是国家给的,学校竟然可以靠出卖座位来创收,这太荒诞了。既然规定了凭分数录取,怎么可以堂而皇之地说:允许一定比例的学生花钱买分数获得学校的座位?
南都:但“择校生”的现象这些年还是屡禁不止。
郑也夫:大概没有“屡禁”这回事情吧?教育部门曾经给予它合法性,给予了一定的比例。之前禁的只是超过规定比例的人数。但是给其一定比例的合法性本身就是荒诞的,小比例也不应该给。比如,能说官员收入的10%可以来自受贿吗?再比如,一个考生全部考分中只有10%是作弊获得的,能行吗?够分录取,不够分不行。公然从政策上接受以钱换分,荒诞绝伦,应该追究当初的决策责任。
南都:现在中招政策也出现了一个比例,要将优质的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的各初中,这好像是促进了教育资源进一步的平衡,你觉得是这样吗?
郑也夫:要换个次序讨论,不然就很难说清楚,因为政策出台的次序也是小升初的就近录取在前,中考在后。小升初就近录取,即只能在家庭附近的初中入学,不能到其他区域上学。
我们首先要问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猜想,是为了缓解竞争压力,减轻学习负担;就近录取,替代了凭成绩选择学校,不必拼命竞争了。小学阶段,竞争没有意义,更该凭着兴趣,生动、活泼地学习,玩的成分占的比重要大些。如果是这个目的,我以为是目的热、手段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缓解不了竞争。要缓解择校竞争的话,从根本上要让各初中学校的教学质量尽可能地接近,大家才能真正放弃竞争择校。家长与学生环顾四周,各初中的水平都很接近,既然如此跑老远上学图什么,最优选择还是在家附近上学。归根结底,如果目的是减轻负担、缓解竞争,应该把学校教学水平建设得趋于一致。
为什么说不这样就近录取就无效?假设学校之间水平差异很大,政策要就近录取,家长就会搬家、换户口,哪个初中最好,就搬到附近,搬不进去就砸钱。如果不去削弱学校教学水平的差距,只是规定学区就近录取,缓解不了竞争,竞争将以另一种方式进行——— 竞购校区房。
而学校的平等建设其实不难。学校的教学水平不外乎靠两个东西支撑,一个是硬件,就是教学条件,教室、操场,还有各种实验设备、电脑配置,等等。现在国家不差钱,把钱用在义务教育初中硬件平等上,应该不难。
标签:中学资讯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