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计划格式北大师版

编辑:sx_zhanglz

2016-10-09

对于同学们每天学习的新课时,都需要老师提前备好课,做好学设计,下文为大家推荐了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知道秦灭六国的大致经过和统一六国的基本史实。

知道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以及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知道秦朝暴政的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主要经过、结果和意义,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感受陈胜、吴广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秦兼并六国图”和“秦疆域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通过联系对比的方法,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通过对“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相关的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难点 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实施了残暴的统治。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地和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秦帝国的兴亡》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及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资料。

教学方法

利用幻灯片,通过创设情境、阅读资料、阅读课本、分组讨论、分析问题进行探究式教学。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课本,学会提炼信息,归纳问题。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大势所趋 ↘           ↗  秦的暴政      ↘

商鞅变法 →  秦的统一 →  秦末农民战争 → 秦的灭亡

长平之战 ↗ (前221年)   (前209年)     (前207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秦始皇画像及李白《古风》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播放音乐《古风》。结束后提问学生:从刚才的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问:你们感受到什么?

不错,这个虎视雄哉的君王建立起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帝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气势磅礴的秦帝国是怎么样兴起又怎么样灭亡的?

二、讲授新课:

(一) 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的背景:

(幻灯出示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材料。)

从经济条件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北方的马匹、吠犬,南方的象牙、朱砂,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都运到中原地区交换,这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地主阶级也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保证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

合作探究: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师:进行概括性总结: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的融合以及兼并战争造成的灾难,使广大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因此,战国后期,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秦统一六国的条件:

师:哪一个国家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起统一大业?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变法,主要内容是: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通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欣赏影片《英雄》片段,感受秦国军队战斗力的增强。

长平之战:

( 学生:讲述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叫赵括,他从小读了不少兵书,很能谈用兵之道。别人往往说不过他,有时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赵括因此很得意,自以为天下无敌。但赵奢很替他担忧,认为他只知兵书,不知变通,只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若用他为上将,肯定会大败。”后来,秦军进犯赵国,赵军在长平坚持抵抗。那时,赵奢已经去世,由老将廉颇指挥作战。廉颇虽然上了年纪,但身经百战,很懂用兵之道,他见秦军势力强大,便采取持久之计,打算把秦军拖垮,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理睬秦军的挑战。秦将白起知道廉颇善于用兵,僵持下去对秦军不利,便派人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赵括,别的人都不在乎。赵王正嫌廉颇没有速战速胜,不顾别人的劝告,派赵括接替了廉颇。赵括到了长平后,死搬兵书,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计划,结果被秦军包围,赵军粮绝,赵括在突围时被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军队全做了俘虏,并被活埋。

成语“纸上谈兵”就是从这个故事发展而来的,比喻只会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概括出这一意思)

……

师:秦从商鞅变法后的富国强兵,秦王嬴政的雄心壮志,以及长平之战使与秦国抗衡的赵国一败涂地等几个方面说明了七国中秦国最有可能完成统一的大业。由秦来完成封建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3.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总结: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力量逐渐壮大。在与其他国家交战中越战越强,领土不断扩大,而关东六国则一个一个地衰败下去。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与秦国抗衡。

创设情境:如果你是秦王,你会采取怎样的顺序兼并六国?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秦灭六国动画。强调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探讨秦灭六国的意义:

它首先结束了从公元前770年开始持续了500多年的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局面,第一次实现了统一的局面;

它改变了夏商以来单一的华夏民族的结构而形成了多个民族的共处;它将国家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带入到了封建社会;

它将地方政权的分散集中成了中央集权。

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崭新”一词下做个标注:1.统一的,2.多民族的;3.中央集权的;4.封建制的。

请同学们讨论下面问题: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