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生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计划模板

编辑:sx_yanxf

2016-07-26

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二生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计划模板,希望能给老师一个参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提高实施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爱护,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活体蚯蚓(有条件的话还可准备蛔虫的浸制标本和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编写学案;布置预习实验――观察蚯蚓。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

新课导入

(2分钟)

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中的动物同学们认识吗?它们是不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

观察、思考、作出假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

新课教学

(6分钟)

如何才能获得支持假设的证据呢?(通过科学的观察和比较)

1.任务一:观察蛔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教材第8页蛔虫结构示意图,填写在学案(参考学案附在最后)中的表格――蛔虫一列的1-6条。

提问:

(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请填写在学案中表格“7.其他特征”的相应位置上。

(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寄生生活有何关系?(回答学案中的讨论题1)

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观察,获得知识,寻找支持假设的证据。学生的亲身经历,一定程度上重现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和概念的形成过程。

合理的编写和使用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也可以利用浸制标本和模型。

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还应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

(15分钟)

问题引入:刚才辨识出蚯蚓图片的同学可真不少!大家对蚯蚓了解多少呢?

下面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观察蚯蚓。

2.任务二:实验――观察蚯蚓。要求:按照教材第9-10页的要求进行观察。填写在学案中表格――蚯蚓一列的1-6条。

(1)步骤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提示:如何根据外形特点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背、腹面?

(2)步骤二: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提示:蚯蚓运动――蠕动,是哪些结构相互配合完成?

(3)步骤三:用手触摸蚯蚓,感觉它体表的黏液。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保持湿润。

(4)思考:蚯蚓体表干燥会窒息死亡,如果将蚯蚓完全浸没在水中,会如何呢?

提问: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请填写在表格“7.其他特征”的相应位置上)

通过思考与讨论,回答学案中的讨论题2-4。

通过以上的观察、比较与分析,思考蛔虫和蚯蚓是不是属于同一动物类群?

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判断、推测、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通过问题转承,激发新的兴趣点,从已知引入未知。

通过实验,对活体蚯蚓进行多感官参与的观察,丰富了观察的手段。

通过生物外部形态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进而引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内部结构与生理功能特征的推测,多层面强化“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通过科学的观察、比较等过程,得出蛔虫与蚯蚓不属于相同动物类群的结论。

这个阶段的组织教学比较有挑战性,教师应把握始终以任务引领、问题引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