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10-12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威廉希尔app 初中频道为您提供的七年级上册了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范文,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东汉的兴衰等基本史实,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形成整体的历史知识构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自学指导、小组讨论和知识竞赛,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舞台。初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探究、在繁杂的史料中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通过设置思考和探究“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恩令妙在何处”“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问题。初步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和客观全面评价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白“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理解“民心所向”是王朝更替的重要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进一步认识到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4、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及评价。
【设计依据】:依据课标、学生实际情况、教材内容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历史课堂“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共同提高”的原则。我针对初一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表现欲强的特点,把竞争合作意识引入课堂。采用课前导学案、课堂自学提示、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发挥教师课堂主导的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2、学法:课前,通过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使学生初步熟悉本课内容;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通过生生小组合作、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在合作竞争中掌握本课知识学习目标。
三、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知识竞赛记分牌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展示:大屏幕播放影片<<汉武大帝>>序幕一段影视视频
猜猜他是谁?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教师: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里的他是指谁呀?他,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汉武帝有什么功绩,才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影视、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悬疑,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基本史实;
3、明白“成由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直接指明思维方向
(三)讲授新课
一、西汉篇 励精图治 文景之治(13分钟)
【活动一】:自主学习——展开第一轮知识竞赛
师:请同学们观看自学提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快速从课本第一目中寻找下列问题答案,限时(3分钟)。
第一步:出示“自学指导”
☆ 汉朝分为那两个阶段?
☆ 西汉初年,是一幅什么景象?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 为此,汉初哪几位皇帝采取措施恢复了生产?他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 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果?
【设计意图】:明确思维方向,利用小组合作快速查找课本有用历史信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知识竞赛能激励各组成员通过互相合作快速查找答案、探究问题,为本组赢得分数。
第二步:“自学检测 开始竞赛”(10分钟)
学生依次对问题展开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逐步出示板书,并对合作意识浓厚的小组进行表扬,对积极参与竞答小组给与鼓励和加分。
☆ 问题一:汉朝分为那两个阶段?
师:汉朝又称两汉,指西汉和东汉,是我国封建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两汉的发展脉络,落实学习目标
☆问题二:西汉刚刚建立时,是一幅什么景象呢?
1、 汉初的景象
展示: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①。??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②,而将
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小注: ①饥馑: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收成。②醇驷(chún sì):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原文大意:百姓不能进行生产,出现了大饥荒。社会出现了人吃人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死了。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只能乘坐牛车。
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经济萧条。
【设计意图】:原始的历史材料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性,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并进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标签:历史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