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bilj
2014-12-30
学案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够很好地学习这篇课文,精品小编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学案:杨修之死学案,希望可以对各位初三学生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3、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辩证的认识曹操。
【学习重点】
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
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3.相关资料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作家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庖( )官 分食讫( ) 佯( )惊问 谮( )害 麾( )军 绰( )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 )。原来杨修为人( ),数犯曹操之忌。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 )。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2)、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3)、人皆不晓其义。
标签: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