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bilj
2014-12-26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各位老师要特别重视,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位老师备课,编辑老师特别准备了这篇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案集(三)以供参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
能力目标
1.学习在同一情境和事件中对比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2.学习文章在对比冲突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学生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理解文章对话的意思,借助读出潜台词的过程揣摩人物心理。
突破方法:文章词句理解的难点也在于对人物对话意思及语气的把握,可以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回味人物对话,做到读懂意思,读出语气,想到神态动作,领会言外之意,洞察人物心理。
难点
在矛盾冲突中对比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主人公唐雎的力量。
突破方法:利用矛盾冲突事件中双方贯穿始终的针锋相对和较量作为解读文章的主线,结合人物的碰撞摩擦点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线上找点,使分析能够有理有据。感受唐雎形象的动人之处,可通过秦王评价、品评士人的方式来丰富和提升学生对人物的认识,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本课导入设计通过讲述相关历史故事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使其充分进入故事情境,达到熟悉文本、体会人物的目的。
2.对比教学法:在对唐雎和秦王对话和形象的把握上,将矛盾作为主线,将对立作为比较点,紧密结合文章来探究人物,在比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设置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战国群雄中秦国日益强大,野心也日渐膨胀。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出使楚国,许给楚怀王六百里商於之地,怂恿楚与齐断交,怀王不听劝告上了当。后来,秦昭襄王又试图以十五城交换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赵国政客蔺相如识破。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最终完璧归赵。这一次,秦王嬴政在消灭了韩、魏二国之后,又想用易地的骗局轻易地夺取魏的附属国安陵。面对这样的骗局,安陵君和唐雎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通过《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来寻找答案。
二、熟悉故事,读通文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朗读节奏。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的词句难点: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语气副词“其”的解释关乎秦王强硬的语气,可结合语境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和翻译。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在文言文中有“虽然”和“即使”两个义项,此处应是唐雎的假设,可译为“即使”。句子语气为反问语气,反问标志是“岂”和“哉”,此外,也不可忽视“直”字的解释和表达效果。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此句句式短小密集,表现力很强,翻译时应注意语言的流畅连贯,抓住“二人”“五步”和“天下”的数量对比,译出唐雎大义凛然、坚决果断的语意。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挠”“长跪”“谢”三词释义是解释此句的关键,应准确掌握,译句可结合秦王神态动作的表现译出人物前倨后恭、胆怯折服的态度和语气。
三、疏通文意,辨析疑难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逐段快速疏通文意,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每段译文,学生对照自译成果找出不同之处和不当之处,并讲解自己这样翻译理解的理由或是错误的原因。
四、真实再现,演出味道
1.学生根据课文编排白话版或文言版课本剧,教师明确要求:把握好人物心理,通过语言和动作、神态再现历史情景和矛盾冲突。
学生利用5分钟时间排演课本剧,“观众”可对表演加以评价或提出建议。
2.这一幕历史剧中两个主要人物秦王和唐雎始终针锋相对,许多地方都擦出了扣人心弦的火花,你能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微之处品评一下这些火花吗?
(对比映衬的写法基本贯穿全文,作为读者自然会感受到这种时时存在的碰撞和较量,抓住这些去品析,人物对话时的心理和潜台词以及动作神态的表现力也就能拿捏到?位了?)
标签: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