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陈涉世家教案集(二)

编辑:

2014-12-26

第三课时

一、巩固导入

检查背诵第2段。

二、导解课文

讲解课文第3段。

(1)朗读。两名同学分别朗读第3段。

①注意字音、句读。读毕,酌情讲评。

②第3段主要写什么?

(2)疏通词语、句子。

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吴广素爱人”:吴广平素待人仁惠;“素”,平素,一向;“爱”,爱护,加惠。“为用”:为其所用,意为愿意给他效力;“用”,效力。“将尉”:统率士卒的尉;“将”,统率。“故”:故意。“数”:屡次。“亡”:逃跑。“忿恚”:使动用法,使……怒恨;“恚”,发怒。“令辱之”:使尉责辱他;“之”,代吴广。“其众”:那些戍卒。“果”:果然。“笞”:用鞭、杖、竹板等抽打。“剑挺”:剑脱出了鞘;“挺”,脱出。“夺而杀尉”:夺过剑杀了尉;“而”,连接的前后是承接关系。“佐”:佐助。“并”:一起,一并。

②“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部下众戍卒;“徒属”,属众。“公”:对人的敬称。“当”:应当。“借第令毋斩”:就算是不被杀;“借”,假使;“第”,只:“令”,使;“毋”,不。“而”:表示转折,但是,“固”:必定。“十六七”:十之六七,十个当中有六七个。“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况且壮士不死便罢,死就要博得美名;“壮士”,勇士;“举”,立;“大名”,崇高美好的名声。“宁”:难道。“敬受命”:谨听尊命;“受”,接受。“乃”:于是。“从民欲也”:这是依从民众的愿望;“也”,表示解释。“袒右”:解上衣露右肩。“为”:制,筑。“而”:连接的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以”:用。“立”:指即位。“为”:作,当。

③“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帮,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收而攻蕲”:收聚大泽乡起义的人众,攻打蕲县:“收”,取,收纳;“而”,连接的前后是一先一后的关系。“下”:攻陷。“乃”:于是,就。“将”:率领。“徇”:夺取。“以”:这里表地域界限。“行收兵”:一边行军一边收纳兵员。“比”:等到。“乘”:车辆。“骑”:骑兵。“卒”:步兵。“守”:郡守。“令”:县令。“守丞”:辅助守令的主要官吏。“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据”:占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掌教化,帮助令丞推行政令。“与”:通假“举”,全,旨。“会”:相会。“计”:商量。“身”:亲自。“被坚执锐”:被坚甲,执利兵;“被”,通假“披”,穿着。“伐”:征讨。“无道”:暴虐,没有德政。“诛”:讨伐。“复”:恢复。“立”:建立。“社稷”:代国家。“宜”:应当。“为”:作,当。“号”:名称。“为”:是。“张楚”:意为张大楚国;“张”,大,使张大。“刑”:惩罚。“杀之以应陈涉”:杀其长吏,以此响应陈涉;“以”:用;“应”,响应。

(3)感知内容。

①第3段写什么内容?(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

――这段是记述陈胜起义的起事经过以及陈胜起义迅猛发展的慨况。写了三方面内容:并杀两尉;为坛而盟;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③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三、课堂小结

1、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①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②在此基础之上,师生共同活动,归纳出主题思想: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2、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围绕中心来选材组材。文章围绕着秦末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略得当地记叙了起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抱负,继而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取得的胜利。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②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1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2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分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实词总结

①作,当。“若为佣耕。”

②担任。“为屯长。”

③是。“号为张楚。”

④作为。“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为坛而盟。”

①行列。“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行收兵。”

①编列。“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①值,承担。“皆次当行。”

②应该。“不当立。”

③在,正当。“当此时。”

①起事,发动。“举大计”。

②立。“死即举大名耳。”

4、虚词总结

①往。“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怅恨久之。”

③的。“鸿鹄之志。”

④代词。“二世杀之。”(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代地方)

①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或以为死。”

③把。“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以激怒其众。”⑤表界限。“徇蕲以东。”⑥已经。“固以怪之矣。”

①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

②表诘问。“何富贵也?”

①于是,就。“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①本来。“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收而攻蕲”。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词语。

2、完成课后规定的背诵等作业。

3、用现代汉语改编成《陈胜起义的故事》。

附:《陈涉世家》难句例解

1、尝与人佣耕。

有人认为本句有两种解释:①“与”作“为(替)”讲,如《孟子·离娄上》有“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②“与”作“跟”、“同”讲。现从第二种解释,再作两个重要补充:即:“与”在本文只作“跟”、“同”讲,不作“为(替)”讲,因为下文同样的说法有“其故人尝与佣耕者”,“与”后面省去代替“陈涉”的“之”字;作“为(替)”讲的,本文不用“与”而用“为”,下文有“士卒多为用者”。如果只是当雇工,就写成“佣耕”;如果跟人家一道当雇工,就写成“与人佣耕”。

译文:曾经跟人家一同当雇工。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兼语句。《中华活叶文选》注“间”为“趁空”,恐非确诂。“间”是“閒”的后起的一种写法,《说文》:“閒,隙也,从‘门月’。”门里透进月光,“隙”当是引申义。就本句看,“间”是“暗中”,“间令”就是“潜令”,也含有从便道、小道走的意思。又如《史记·项羽本记》有“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经汉王”。也可以说“间”作“私下”讲,同样的用法如《后汉书·谯玄传》:“间窜归家。”“丛祠”,《中华活叶文选》说是“荒庙”。课本说是“树木荫蔽的神庙”。裴骃《史记集解》引张晏的说法:“丛,鬼所凭焉。”“次所旁”原作“次近所旁”,王念孙《续书杂志》校出多一“近”字。

译文:又暗中(或私下)派吴广到驻地旁边的神祠里去。

3、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中华活叶文选》、朱东润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认为“张楚”是国号,“张楚”下边标有名词的记号。有人认为“张楚”不是国号,引的根据有下面一段话:“刘德曰‘若云张大楚国也。’张晏曰:‘先是楚为秦灭,已驰,今立楚,为张也。’师古曰:‘张说是也。’”(颜师古注《汉书·陈胜、项籍传》)这样,“张楚”并非国号,是起义时的一种口号,当时在楚国起义,因此起这样的口号。我们认为不能完全排除陈胜当时有把“张楚”一类的名词作为国号的想法和做法。例证是:“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这是对偶句,下句“陈胜”是名词,上句“大楚”也只能是名词。“兴”是动词,能说“大楚”只是口号吗?不妨说“大楚”是由动宾短语构成的国号。也正由于陈胜命令吴广这样呼喊了,下文才有“袒右,称大楚”的说法,也才有下文“号为张楚”的说法。“张”跟“大”同义,“张楚”、“大楚”都含有张大楚国的意思。

译文: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是张楚。又,“大楚兴,陈胜王”的译文是:大楚兴起了,陈胜做王了。不能译成:张大楚国兴起了,陈胜做王了。

4、召令徒属。

有些注家说“徒属”是所属的人,不确。“徒”,本义是步行,引申为走卒,又引申为“党徒”。《左传·宣公十三年》:“原屏,咎之徒也。”现代汉语里“徒”有贬义,如“匪徒”、“歹徒”。“属”是类,同类人,《鸿门宴》有“吾属今为之虏矣”。“徒属”就是“党徒”。《韩非子》“徒属”凡三见,都是这个意思:①“是当涂者之徒属。”(《孤愤》)②“其带剑者聚徒属。”(《五蠹》)③“太子尊显,徒属众强。”(《亡徵》)

译文:召集并号令党徒。

教学后记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历史巨著、文学巨著,也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典范材料。本文的教学,既要注意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史实,也要注意学习文中出现的古代汉语的一些知识。教学中要加强诵读、背诵训练。

(编撰教案,难免援引,同仁高手若无意施惠或持异议,敬请告知即刻删除摘用之处--特示)

由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提供的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陈涉世家教案集(二)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教案有利于您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关推荐: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之智取生辰纲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教案集(七)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