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9-10
(3)∵AD是顶角的平分线,
∴
⊥
,
=
练习3(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学生练习,课件显示答案)
四、引入判定定理:
前面已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下面请同学们证明这个命题。学生口述已知和求证,各自写出推理过程。学生展示两种方法证明过程。大部分学生认为添加一条中线证明不出来。我提示再多加几条辅助线是可以得出结论的。(课件显示。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题的证明我们留在课后去完成。)
五、小小设计师:
有一块长方形布料,你能设计出红领巾吗? 要求底边长为100cm,腰长为60cm(学生自己拿出一张16开的纸,自己动手折叠,学生交流。(小组讨论,课件展示过程)
(学生对多媒体很感兴趣,所以讨论很认真,并且讨论出两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回顾概括:
1、你学会了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及推论,判定定理(你能简述它的内容)
2、你发现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用处很多。
3、你还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七、挑战自我:
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课件展示,学生做完同桌交换对答案)
八、课后延伸:
1、上课时没完成的步骤,留作课后作业,利用添加中线和做两条垂线证明判定定理。(课件显示)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问题设计很合理,具有明确的行动指向和引导作用。如“请同学们通过动手折叠等腰三角形(纸片)进行探究”“说说你的发现。并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发现这个结论的?”“同学们通过实践得到的结论是不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什么?”“如何证明?”。“折痕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什么线段?”这样层层深入的引导,使课堂的探究很有成效。学数学不能只是理解知识的结论和结论的运用,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掌握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折叠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性质进行探究。对折叠等腰三角形出现的种种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归纳、猜想,证明。完全符合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体现新课程中做数学的理念。
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由于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导致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长此以往的“后遗症”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淡化。而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本人也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将因此产生思维惰性。
小编相信只有课前的充分准备才能有一堂成功的课程。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
标签:数学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