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案之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编辑:sx_bilj

2014-03-28

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案之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根据数据做出总体的初步的思想、合理论证,领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数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字信息处理的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重点 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难点 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过程

备      注 教学设计    与     师生互动

第一步:课前引入:

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下面问题:

NO1、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鞋的尺码

(单位:厘米)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

(单位:双) 1 2 5 11 7 3 1

在这个问题里,鞋店比较关心的是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

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思考表格反映的是多少个数据的全体.(

NO2、在一次数学竞赛中,5名学生的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庆次是:

55 57 61 62 98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这5个数据中,前4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最后1个数据与它们的差异较大.这时如果用其中最中间的数据61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不受个别数据较大变动的影响

第二步;讲授新课:

一、总结概念:

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二、求中位数与众数和步骤:

求中位数的步骤:

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求众数的方法:

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三、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和作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第三步:应用举例:

例1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售,生产的件数是:

15 17 14 10 15 19 17 16 14 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让学生自解.

解:将10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

10 12 14 14 15 15 16 17 17 19

标签:数学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