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会考生物复习提纲精编

编辑:

2014-05-28

主题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生殖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2.⑴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②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③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④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的场所

注意:受精卵的初期发育由卵黄提供营养,在子宫中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⑵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②输精管-----输送精子到阴茎

③阴茎-------排出精液和尿液④附睾------促使精子成熟和贮存

⑤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⑥精囊腺、前列腺------分泌粘液

3.青春期发育的特点(1)身高和体重突增(2)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3)性发育和性成熟(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4.发育的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豆娘等。

发育的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蜜蜂、蚂蚁、蝴蝶、蚊、蝇、金龟子等。

5.动物的受精方式有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水生动物,如鱼和青蛙在水中完成受精;陆地上的动物,如昆虫、蛇、龟、鸟、兔等在雌性体内完成受精。

6.两栖类:体外受精、卵生,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发育多数为变态发育,如蛙的发育:受精卵蝌蚪(用鳃呼吸)→成蛙(用肺呼吸)

7.鸟类: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主要在体外发育;有占区、筑巢、求偶、交配、孵卵、育雏等一系列复杂的繁殖行为;卵的结构主要是由卵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卵带和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组成的。

8.无性生殖主要包括分裂生殖(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单细胞生物)、孢子生殖(霉菌、蘑菇等)、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等)和营养生殖。

人工营养生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嫁接和压条等。

注意:扦插压条可使子代完全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嫁接是利用双亲(接穗和砧木的优良性状。所结果实的性状是接穗的性状。

A、植物的有性生殖:在植物的花里,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里卵细胞。花粉形成的花粉管伸入胚珠后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种子萌发过程中,胚长成幼苗,幼苗继续生长,直至开花和结实。

B、有性生殖是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通过有性生殖繁殖的后代生活力强。

C、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通过无性生殖繁殖的后代个体数量多,变异小。

9.组织培养: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育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育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的特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10.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亲代生物与其子代性状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亲代生物与其子代性状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11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含有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受精卵)内是成双存在的;在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配子)中减半(或成单)存在的。

11.亲代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在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是基因,其随配子代代相传。

12.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或受精卵的少一半。

13.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具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某种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不同时,一般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14.人体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14.人和动物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与性别的决定无关)和性染色体(与性别的决定有关)。人类在传种接代过程中,女性只能产生一种X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即X精子和Y精子。

X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将发育成女婴,X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将发育成男婴。

15.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16.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物质越相近,婚后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17.遗传咨询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够有效地降低遗传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社会人口素质。

主题八 健康地生活

1.健康的生活规律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联合国将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国际上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2.传染病:由病原体(病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与非传染病相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空气、水、饮食、接触、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预防措施:(切断任一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切断;易感人群──保护。

5.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天花、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沙眼等。

常见病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预防方法

寄生虫病

蛔虫病

蛔虫

蛔虫病人

饮食传播

注意饮食卫生、粪便无害化处理等

细菌性传染病

肺结核

结核

杆菌

肺结核患者

飞沫、尘埃、呼吸传播

接种卡介苗、不随地吐痰等

病毒性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患者

一般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血液传播

注意饮食卫生、保护水源、食品消毒、加强血液制品管理、接种肝炎病毒疫苗

艾滋病

HIV病毒

艾滋病患者

不洁性行为,血液传播

洁身自爱、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输入、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

6.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指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

特异性免疫指出生后才产生,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体: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例如,婴儿接种卡介苗(结核病)或乙肝疫苗(乙型肝炎)或麻疹疫苗(麻疹)或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或百白破联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8.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三个因素: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主题九 生物的多样性(1.18.21.22章)

1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种,又叫物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3.生物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他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

大多生活水中

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之分

衣藻、海带

苔藓植物

阴暗潮湿陆地

有茎叶,没有根,监测空气污染

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

阴暗潮湿陆地

有根茎叶之分,体内有输导组织

石松蕨桫椤

种子植物

裸子

各种环境

根茎叶发达,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松、柏、银杏、苏铁

被子

各种环境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且种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

玉米、水稻、白菜

5.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它们的区别是身体内有无由脊椎组成的脊柱。

6.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注意预防血吸虫病主要是消灭中间寄主钉螺)、线形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

7.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恒温、卵生和哺乳类(胎生、哺乳、恒温)。

微生物类群

观察

结构

生活方式

与人类的关系

代表生物

病毒

须通过电子显微镜

蛋白质外壳、核酸

不能独立生活,寄生

有利:(噬菌体),

有害:引起疾病

噬菌体、SARS病毒

细菌

高倍显微镜观察

无成型细胞核

寄生、腐生

有利:发酵

有害:使人患病

乳酸菌、枯草杆菌

真菌

少数小,大多数较大

有成型细胞核

寄生、腐生

有利:食物或发酵质;

有害:使人患病

酵母菌、灵芝、

11.有关生命起源的主要观点:

自然发生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

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

宇宙生命论—宇宙中其他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

化学进化论──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美国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实验证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12.多数学者公认的有关生命起源(即化学进化论)的大体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小分子,再由有机小分子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最简单的的原始生命。

13.生物是进化的证据──化石。化石记录显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生物化石表明,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A、地质年代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B、地球上各界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前寒武纪时期(距今6亿年左右)──细菌、藻类时代;

古生代时期(距今5.44亿年)──高等的藻类植物、无脊椎动物、裸蕨类植物、鱼类、蕨类和两栖类时代;

中生代时期(距今2.45亿年)──裸子植物和爬行类时代;(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新生代时期(距今6640万年)──被子植物、哺乳类和鸟类时代、人类时代。]

1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15.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工选择是在人为条件下对生物进行的选择。人工选择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

16.人类的起源:树栖森林古猿→树栖类人猿祖先→类人猿;

树栖森林古猿→地面人类祖先→人类。

17.人类进化的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8.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现代人可划分为4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种人)、高加索人(白种人)、尼格罗人(黑种人)和澳大利亚人(棕种人)。]

主题十 生物技术

1.发酵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注意书本中的泡菜,酸奶,酿酒,沼气,甜面酱的制作原理。)

2.食物腐败变质一般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

4.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一般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5.现代食品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添加酶等方法。

6.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7.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注意农业,医药方面的应用

8.克隆是指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注意濒危动物。器官移植的应用)

初中会考生物复习提纲精编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相关推荐:

2014年初中会考生物复习汇总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