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haiyangcms
2013-08-0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顺畅朗读、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问题,疑难字、词、句意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来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舍生取义”的道德观。
教学重点:
1.顺畅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舍生取义”的道德观。
重点难点:
一、导入新课
作家路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重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告诫我们要这样抉择,那就是舍生取义!
二、结合注解①,介绍作者和作品。(可让学生来介绍)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早年丧父,幼年受母亲教诲(“孟母三迁”故事出自《烈女传?母仪篇》可证)。长大后受业于子思,治儒术,通《五经》,尤长于《诗》《书》。曾游说梁惠玉,不成功。又入齐,见齐宣王,一度充当“客卿”,颇受尊重。但当时各国国君用兵争强,以权谋为先,对孟子的“王道”主张,都以为“迂阔而远于事情(实际情况)”,不予采纳。以后孟子返回家乡,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提出施“仁政”、行“王道”的主张,反对武力兼并。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了唐代,已将“孔孟”并称,称为“亚圣”。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对话体也有很大的发展,增加了反复辩难的内容,《庄暴见孟子》则属于这一类。
3.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大学》、《论语》、《中庸》并称为“四书”。
4.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标签:初一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