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我用残损的手掌

编辑:sx_bilj

2014-03-04

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1.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

D.“血和灰.阴暗”

E.“没有渔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篇通讯是《光明日报》记者邵云环同志在贝尔格莱德已遭北约空袭,并扬言“加大轰炸力度”的日子里写的。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C.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如果不是在“二战”中神秘失踪,它的科研价值一定会在诸多学科中得到充分体现。

3.对下面这首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杨山

道路与道路的连接 寂寞时甘愿寂寞

渴望与等待的组合 痛苦时甘愿痛苦

默默承受重量 天天为去彼岸的祝福

大队人马从胸膛上驰过 用一支无声的歌

(注:杨山,现代诗人,曾任《红岩》杂志副主编)

A.诗中“桥”的形象可视为作者自喻。作为文艺刊物的编辑,诗人“甘愿”充当“大队”文学习作者由文学之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成为他们“渴望与等待的组合”。“天天为去彼岸的祝福/用一支无声的歌”,这就是诗人的愿望。

B.“桥”的形象也是一切奉献者的形象。“默默承受重量”,甘当他人或后代的“桥”,让他人或后代通向幸福的彼岸,而自己,“寂寞时甘愿寂寞/痛苦时甘愿痛苦”,这正是奉献者的共同特征,《桥》是一首奉献者的歌。

C.这首诗以桥喻人,写得朦胧.含蓄,意象有典型性,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发人思索,耐人寻味。

D.《桥》给人以人格的力量,给人以美的情操和享受,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好诗。

4.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__;动乱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安定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仿造两个句子。

有的拓荒者是天生的冒险家。他将薄田变成沃土,将沙漠变为绿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里是太阳,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形的手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下列诗句

(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看看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