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教学设计1

编辑:haiyangcms

2013-07-16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

2.能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并学会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

3.能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出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朱自清

1.导入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文教材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这两篇作品给同学们留下了深深的美好的印象。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蓄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2.组织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明确: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本文写于1924年。当时朱自清先生在思想上比较健朗,基本上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因而文章也写得清朗明快,优美的文字中满蓄着勃勃的生命活力。

二、读“绿”

1.听配乐朗读(录音),说感受,找感受。

①不看书,让我们凝神屏息,全身心地去感受这“绿”的神韵。(听录音)

②刚才大家听得很投入,能用一个词或短语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③这是大家的感受,那朱自清先生对这绿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开课文。找出这个句子。(“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体会“惊诧”,明白“文眼”。

“惊诧”是什么意思?(惊讶、诧异)

能不能把“惊诧”换成“惊讶”?为什么?(“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这个“惊诧”既表明景中情(惊喜),又暗示情中景(奇异),这种形神皆领的字眼我们称“文眼”。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放开地、自由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朗读中能体现全文的基调:清朗明快,洋溢着勃勃生机。

三、评“绿”

1.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做批注,并仔细研读文章的批注部分。

2.组织学生再读全文,选择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语段或语句进行批注,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合作小组交流后,选出代表上台朗读自己选择的段落及其批注,同学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的内容

二、品“绿”

组织学生研读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三段)

(一)找出最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两个词语,看什么样的“绿”让作者十分惊讶?(奇异、醉人)

(二)面对奇异、醉人的绿,作者像一位善调丹青的能手,将绿描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把强烈的感情倾注在描写之中。用浪线划出作者描写梅雨潭绿的优美语句,并结合有关词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给我们呈现出绿的特征的?

(讨论、点拨、品味)

明确:

1.比喻

如请学生找出描写潭水整体的句子、描绘潭水水面波纹的一句、描写水光、描写水色的句子等。

2.对比

①为了突现这绿的“奇异”、“醉人”——,又将哪些地方有名的绿与梅雨潭的绿进行对比的?【绿杨(淡),绿壁(浓),西湖(明),秦淮河(暗)。】

②通过对比,想突出梅雨潭之绿的怎样的独特风格?【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