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haiyangcms
2013-07-16
★教学设计
7.《差半车麦秸》教学设计
藁城市第八中学,河北,石家庄,张永军
邮编:052160 电话:86355518 Email:zhangyongjun8113538@126.com
一、教材分析
课文《差半车麦秸》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九年级上册第7课,属自读课文。本文发表于1938年,当时正是我国全面抗战爆发的第二年。国民党由于实行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所以它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游击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到处袭击日寇,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员的过程。本文以“差半车麦秸”为题,既反映了主人公参加革命前落后的思想性格,包含了深刻而丰富的历史内涵,又展示了蕴藏在老一代中国农民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告诉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在革命熔炉的洗礼下,落队的农民正在逐渐觉醒,甩掉压在中国农民头上几千年的精神枷锁,彻底告别昨天,走向新生,小说在塑造人物时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将“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的憨厚、朴实、节俭、胆壮、活泼等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学法指导
本篇小说是姚雪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小说的学习关键是把握人物形象,揭示小说反映的社会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学习细节描写和铺垫的运用,使学生在日后的小说阅读和鉴赏中进行知识迁移。
三、三维学习目标
1.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
2.了解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群众语言的特点。
四、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为理解“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教学难点为细节描写的作用。
五、学习流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作家,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多媒体显示)
2.给下列字词注音
嚏擤瘪舐嗝瞟谩谄媚茶盅霹雳
3.解释词语
哽咽瞟谩骂谄媚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脉络。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由地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
第二部分(从“一个寒冷的黄昏”到“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写与“差半车麦秸”初次相见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隔了一天”到“不敬神也能当菩萨啊”)写“差半车麦秸”参加游击队后受到的教育和锻炼。
第四部分(从“从此他越发活泼起来”到结束)写“差半车麦秸”为革命差点牺牲。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