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haiyangcms
2013-06-22
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幼年丧父,在家乡私塾读书,12岁入学三味书屋,18岁到南京水师学堂读书,21岁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意在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后,从事教育工作。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并在北大、女子师大授课。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他因支持青年爱国行动,遭到迫害,离京去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至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鲁迅愤而辞去在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10月到达上海,在党的关怀领导下,积极奋笔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不妥协地战斗,直至1936年10月19日病逝。逝世后,遗体上覆盖着“民族魂”的旗帜。鲁迅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650多篇,汇编成16本杂文集。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并翻译外国作品和文艺论300余万字。鲁迅的著作不但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的作品已被译成英、日、法、德、俄等10几种文字。
背景材料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土日益沦丧。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34年派亲日分子黄郛乞求和平,遭到日本公使有吉明的拒绝。日军依其既定的侵略目标深入华北。当时,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年之后的一星期,发表了这篇文章,明确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鲁迅运用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激愤地揭露所谓失掉自信力的那些反动统治者,而且他们早已专门用自欺欺人手段麻痹自己和别人;另一方面,以昂扬的革命激情歌颂“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就是正在前仆后继的战斗着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人民。文章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
词语积累
☆正音辨形
搽(chá) 玄(xuán)虚 诓(kuāng)骗 慨(kǎi)叹 脊(jí)梁
宰(zǎi)相 前仆(pū)后继 渺(miǎo)茫 求神拜佛(fó) 渺(miǎo)茫
省(xǐng)悟 家谱 (pǔ) 倘(tǎng)若 诬蔑(miè) 脂(zhī)粉
☆词语释义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生路:维持生活或生存的途径。
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
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麻醉:文中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脊梁:脊背,文中用来比喻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不足为据:不值得当作证据。
怀古伤今: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做有关古迹的诗题)。伤今:对今天的人或事感到悲伤。
省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为民请命:替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
诓骗:说谎话骗人。诓,哄骗。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
不足为据:不能作为凭证或者依据。
文章主旨
作者针对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地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的一颗爱国赤心。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