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编辑:haiyangcms

2013-06-11

【案例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情景描述】:本人在听到我校教师的一节公开课,中途出现这一情景,该教师在上完了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之后,出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已知三条线段a、b、c满足a+b>c且b+c>a,则a、b、c为三角形的三边。当时,所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命题是正确的。该教师并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是对还是错,而是抓住机会和学生一起研讨这个命题。

师:谁能说一说正确的理由?

生:由b+c>a,得a-b

师:其他同学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我也跟刚才的同学想的一样。

老师听到回答后在黑板上写下了a=1、b=4、c=2这一组量让学生对照命题的条件进行计算,同时再计算c+a,并比较其结果与b的大小关系。计算后,师问: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计算的结果,还有什么体会。

生:我发现这样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

生:我知道了,定理中的“任何”两字的含义是指三角形三条边a、b、c应该同时满足a+b>c,a+c>b,b+c>a这三个式子,缺一不可。

师在看见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深入时又不失时机的提出了拓展问题:那么在已知三角形两边时,我们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吗?

生:如果已知a≥b(或c≥b),那么其中一个不等式a+c>b显然成立,因而只需要再有其他两个不等式a+b>c,b+c>a,即a-b

教师顺势追击,出示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巩固。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