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8-19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对每个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初二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你把它选出并填入答题卡中每题2分,共50分)
1、百善孝为先。我国历来把“孝”看成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因为孝敬父母长辈是( )
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为人做事的唯一准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母亲在为婆婆洗脚时,一个迈着蹒跚步子的小男孩端出一盆水,水花四溅,他用稚嫩的童音说:“妈妈,洗脚”。这则广告启示人们( )
A 家庭的结果是不断演化的 B 父母子女的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
C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D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
3、《增广贤文》曰:“乌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子女对父母的要求应全顺从 B 子女要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
C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 D 父母对子女要尽到抚养义务
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曾说,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可见“孝”最难做到的是( )
A 物质上赡养父母 B 经济上扶助父母 C 精神上敬重父母 D 感情上安慰父母
5、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唱到:“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这朴实无华的歌词,将父母之爱表达得震撼人心。作为子女,我们应该( )
①体会父母为抚养我们付出的辛劳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③亲近父母,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④调适逆反心理,听从父母的一切教诲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爸爸因为一次意外的摔伤,造成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安徽女孩黄凤自6岁起便独自撑起一个家,近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为了给父亲治病,从2008年开始,黄凤多次用板车拉着父亲到上海、北京等地求医,被人们称为“板车女孩”。黄凤用行动教育我们要( )
A 与父母和平相处,对父母言听计从 B 拉着板车带父亲看病
C 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与养育 D 放弃学业,努力赚钱回报父母
7、2013年6月,武汉市民刘盛均被高温蒸汽灼伤,体无完肤。两个儿子争相割皮救父,被网友称为“中国好兄弟”。此材料说明( )
①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②感恩回报父母就要积极承担责任 ③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④中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只要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我们正是在父爱和母爱的滋润下渐渐长大的。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与父母之间有了隔膜,产生了抱怨、对立、冲突、冷战……我们与父母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 )
A 父母盲目管教子女 B 父母自大的心理
C 父母好奇、关心的心理 D 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但父母还不习惯我们长大
9、对右图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孩子顺从父母的安排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B 对于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予以指出,及时沟通
C 参加兴趣班是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
D 所有的课外补习都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
10、处于青春期的小涛,常与父母意见相左,倍感烦恼,若他想摆脱烦恼,最佳的方式是( )
A 顺从父母,以表孝心 B 换位思考,尽量沟通
C 坚持己见,忠于自己 D 表面妥协,暂时应付
11、溺爱孩子将成为父母一生的负担。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可取的是( )
A 孩子还小时,无微不至地照料 B 孩子青春期时,努力克制强加干涉的心理
C 孩子成年后,父母克制自己的内心,让子女走自己的路 D 父母事事为子女操办
12、九年级的王伟最近总是闷闷不乐,平时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叮嘱几句,他都觉得父母啰嗦,经常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应该劝他( )
①理解和尊重父母 ②敞开心扉,增加彼此的了解 ③顺其自然,不采取任何措施 ④认真聆听父母的意见,共同消除隔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中考日益临近了,我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时常被父母‘监视’,他们频繁地给老师打电话,了解我的学习状态,稍有不满就对我唠叨不止。我感觉快要崩溃了。”假如你是这位同学的好朋友,你会这样开导她( )
①要理解父母的这片爱心,多和他们沟通交流 ②“不放手的爱不是真爱”,设法摆脱父母的管理 ③学习上还要不断自我加压,压力越大,动力越足 ④要正确看待考试,学会调节过度的考试焦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标签:政治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