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bilj
2014-10-30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编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杜甫诗五首练习题(1),希望大家练习!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诗中常以少陵野老自称。年轻时举进士不第,遂各地漫游。天宝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居长安近十年,安史之乱,逃至凤翔,见唐肃宗,任左拾遗。长安收复后回京,不久辞官,移居成都。晚年携家眷离开成都,漂泊于湘鄂一带,死于途中。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有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抱负,但因仕途失意,又历经祸乱,有志不展,生活贫困,因而能体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歌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背景材料
1、《望岳》: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春望》: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3、《石壕吏》: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9)。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负荷着时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贴得更紧。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文章主旨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壮丽的景色,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春望》通过描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散的无限悲痛,感人至深。
《石壕吏》通过叙述差吏趁夜间捉人服役、连老妇也不放过的见闻,表现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百姓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写作分析
《望岳》全诗无一“望”字,但句句扣住“望”。在描写手法上,运用了渲染、衬托和虚实相映的写法,从景到奇观,由情及景,融为一体。全诗激情昂扬,透溢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春望》这首诗结构严谨,写景生动,情景交融,爱国、思家、忧民的情怀融为一体,语言凝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石壕吏》一诗以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情节,揭示主题。全诗围绕“吏”与“老妪”展开情节,重点描写他们的对话。“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初步点出双方的矛盾。接着重笔写老妪的血泪“倾诉”。最后以“老妪”被抓结束故事,让人深刻领悟了文章的主题。语言精炼,诗风沉郁。
☆文言词汇积累
1、通假字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
2、古今异义
造化钟神秀 (古义:天地,大自然。今义:福气,运气)
造化钟神秀 (古义:聚集。今义:计时的器具)
一男附书至 (古义:捎,寄。今义:附加)
老翁逾墙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有孙母未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出入无完裙 (古义:衣裳。今义:裙子)
天明登前途 (古义:前面的旅途。今义:将来的光景)
3、词类活用
造化钟神秀:名词用作动词,聚集
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
暮投石壕村: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听妇前致词:名词作动词,上前
4、一词多义
【国】
国破山河在 (国都)
属国过居延 (国家)
【虽】
老妪力虽衰 (虽然)
虽乘奔御风 (即使)
【绝】
会当凌绝顶 (极、最)
夜久语声绝 (消失)
标签:语文同步练习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