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4-12-19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编辑老师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三),供大家参考。
第六单元
26.三峡
作家简介
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曾任北魏政府的东荆州刺史,治法峻刻,为人所劾而免官。后任关右大使,于公元527年被雍州刺史萧宝夤(yín)派人害死于阴盘驿亭。他一生勤奋好学,历览奇书,并注重于地理考察。少年时间随父亲到山东,后又在山西、河北一带任地方官,又随北魏文帝巡幸长城、阴山。所到之处,他“寻图访颐”、“访渎搜渠”,对当时的地理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作详细记录。这都为他注释《水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创造了条件。
作品简介
《水经注》系统地描绘了我国长江、淮河、黄河等主要水系的一千多条河流的源流脉络、古今变迁、水利开发。它以水道为纲,记载了沿河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以及城邑、关津的建置沿革、兴衰过程。至于有关该流域的历史事件、人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都予以收集。由此可见,《水经注》已不是单纯地为《水经》作注,而是一次工程浩大的再创作。
文章主旨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的山势、水景,表现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写作分析
1、布局合情合理。
作者先写七百里山势,再写夏水暴涨,继写春冬美景,后写寒秋肃杀。因为,三峡的山不同寻常,不但多、连、高,而且峡间很窄。可想而知,江水通过这样的峡谷必然比其它处更急,更壮观。水涨总有水落时,一年四季,涨落有素。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由此,水成了串连全文的一根红线。
2、节奏有张有弛。
江水通过三峡,时而象一群奔腾的野马,时而如调皮捣蛋的小鹿,反映到文章上则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写的是动势,文气剧变似异峰突起。这里作者运用欲扬先抑,先弛后张的手法,前后节奏,反差强烈,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3、层次过渡自然。全文写出四个层次,作者仅用了五个字,就把全文天衣无缝地榫接在一起。用“至于”自然导出夏水,一个“则”字暗示对比、巧妙地过渡到春冬。用“每至”引出肃杀之秋,用“故”总收第四层,引出渔者歌谣。
4、言辞前后呼应。文章前后照应,绘山记水莫不如此。如:文章第一层写山,后三层写水。后三层写水又层层有山,与篇首遥相呼应。
☆文言词汇积累
1、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缺口。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发声。
2、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或者)
夏水襄陵(古义:漫上。今义:帮助)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真,实在)
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结霜)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4、一词多义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良】
良多趣味:真,实在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好
【或】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属】
属引凄异:连接,连续
司命之所属:管,管辖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间】
遂与外人间隔:间断,隔断
飞漱其间:中间
【疾】
不以疾也:快
寡人无疾:病
【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沿溯阻绝:断
问题探究
1、课文是怎样安排写作顺序的?
[解答]作者先写三峡的基本风貌,然后再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2、文末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解答]文章中援用渔歌,一是极言三峡之长,再是言其声哀,突出三峡秋季景物的一种萧瑟气氛。从猿鸣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出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更渲染出秋天的凄婉气氛。
体验对话
师问:请你联系本文,通过联想、想象,谈谈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带来哪些变化。
甲生: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千岛湖。
乙生: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丙生:大坝建成以后,大坝蓄水可以增加三峡对下游清污、排污的能力,使三峡的水更加清澈,美景依旧。
[ 思维点拨]解答此题,一要紧扣文本,从文本中找出古时的三峡不仅有秀美的风光,而且还透露出秀美背后的险碍;二要联系目前的生态环保的实际,长江虽美,但不要成为第二个黄河;三要结合三峡大坝建造的意义。将此三者综合,通过想象、联想是不难解答此题的。
习题指津
探讨与练习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思维展示】此题意在:⑴使同学们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⑵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同学们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
【参考答案】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探讨与练习二:解释下列词语。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思维展示】设题意图是让同学们积累文言词语。
【参考答案】重岩叠嶂: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夏水襄陵: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风。素湍绿潭:白色的激流,绿色的潭水。绝巘:险峻的山崖或山峰。飞漱:飞流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盛,山高,草茂。
探讨与练习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维展示】设题意图是培养同学们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同学们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标签: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