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三)

编辑:sx_haody

2014-12-19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编辑老师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三),希望大家练习!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

作家简介

竺可桢(1890—1974),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字藕舫。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1974年2月7日卒于北京。1910年赴美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获博士学位。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教授兼地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国气象学会会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自然科学史委员会主任等职。在创建气象研究所、推进气象科研、开创气象教育事业、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开展物候观测、高空探候区划、物候、气候变迁等研究方面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著有《中国气候区划》、《东南季风与中国的雨量》、《中国气候概论》、《十年的综合考察》、《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和宛敏渭合著)等。

背景材料

竺可桢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年,他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编纂了《物候学》一书,本文即选自其中。

词语积累

☆正音辨形

萌发(ménɡ)    销声匿迹(nì)    连翘(qiáo)

翩然(piān)      农谚(yàn)      孕育(yùn)

☆词语释义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标签:语文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