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民族复兴的新道路教案

编辑:

2013-04-10

新课教学

一、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展示《南昌起义》图(有条件可看录像片段)

请学生分析南昌起义的意义

师展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为了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会这样说?

师: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独立武装斗争,确立对军队的领导权,才能夺取政权,取得革命的胜利。

设问:除南昌起义外,你知道当时还有哪些著名的武装起义?它们的结果如何?

(请知道的学生回答,如果不知道,就由教师介绍。)

它们的结果都失败了,那么,出路究竟在哪里?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引导得出: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它们的结果都失败了。因为这些起义都在国民党力量强大的地方进行,而且以进攻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面对挫折,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形势: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农产品丰富,革命基础较好,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的山区是中国革命的基地。他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江西、湖南交界处的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教师强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观察图7—39(1929—1933年革命根据地)

问:从图中可以看出1929—1933年间中国共产党还创立了哪些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根据地是哪一个?

通过观察与回答,了解革命根据地的简要状况。

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和红军队伍的不断壮大,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最大威胁,对此,蒋介石的态度如何?

生:对中央党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

师:有国民党的“围剿”便有勇敢的红军战士的反“围剿”。

二、反“围剿”和红军长征

师:展示表格,以便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王明的错误指挥,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时间 敌军 反“围剿”指挥者 策略 结果

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2月 10万 毛泽东 “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4月 20万 毛泽东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 胜利

第三次反“围剿” 1931年6月7月间 30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底 30多个师 周恩来

朱 德 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10月 100万 王 明 “左”倾冒险主义,城市中心论,在城市全线出击 失败

为保存红军实力,被迫长征。

展示地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录像)

教师不需照地图讲长征的经过,只是让学生有直观感觉,便于学生寻找自己的记忆,进行下面“大家说”的活动。

大家说:你对红军长征过程哪一片段或哪几片段的历史最感动?印象最深?你认为红军长征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描述长征的经过(要求学生参与评价)

教师配合学生的讲述展示一些图片

重点讨论,强调遵义会议召开的意义: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关。

在学生介绍完以后,设问:你如何评价长征的历史意义?

生小组讨论后概括: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它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是宣传队”,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

“长征是播种机”,它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学生齐读上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思考:如果“我”是当时的红军,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吗?现在的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踊跃回答,同时教师给予评价

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本中毛泽东的诗《长征》,然后教师演唱一次。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