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案

编辑:sx_fuxh

2013-04-10

【摘要】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下面威廉希尔app 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初二历史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原因和危害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讲述“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

2.通过讲述“二月抗争”,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大动乱的局势,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进行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

3.通过对“四五运动”诗词的教学,挖掘历史素材的文学底蕴,使学生感受史迹陈情的激励,凝聚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意和政治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文革”的动乱与灾难

2.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学难点

对“文化大革命”及对毛泽东本人的评价

●教学方法

1.讲述法。通过对“文革”历史的讲述,引导学生思考这场灾难的起因和影响。

2.讲析法。对一些理论上的内容,要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其必然性,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图片展示法。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认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珍惜今天安定团结局面来之不易。

4.影像辅助法。通过播放有关“文革”的电影等,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影像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引言部分的内容:1980年5月17日,天安门广场国旗在晴空中低垂,气氛格外肃穆。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代表一万多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在这里隆重举行的刘少奇追悼大会。邓小平在会上致悼词,他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刘少奇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一生。他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原来是国家主席,1969年11月12日逝世。为什么十年后才为他开追悼会呢?这要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讲起。

[导入语示例二]同学们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韩瀚: 《重量》)

“一枝无产阶级专政牌号的枪,对准了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胸口!……中国的良心啊,岂能忍受这种奇耻大辱,清明雨,洗不净不清明的时候——野心取代了良心,兽性代替了人性,权力枪毙了法律,暴政绞杀了自由……”(熊光炯:《枪口,对准了中国的良心》)

“我们有八亿人民,我们有三千万党员,七尺汉子,伟岸得像松林一样,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却是她,冲在前面,挺起柔嫩的肩膀,肩起民族大厦的栋梁!”(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同学们,这是2000年6月16日《南方周末》第一版上刊登的一张张志新同志的照片——一头黑色瀑布般秀美的头发,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一个丰润而紧抿的嘴唇,一张充满青春气息的脸庞……无论是谁,都可以从这张“老照片”上读出“美丽”二字——不,不仅仅是美丽,还有五十年代少女所特有的纯真朴实。但是,如果联想到这位美丽的女性后来的命运,眼前的“美”就显出了悲剧一般的沉重与崇高。

“张志新是谁?”面对这幅照片,大多数的同学都会提出这个疑问。然而,在1979年,当张志新的名字出现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种媒体之中时,整个中国震惊了!无数双善良的眼睛面对张志新美丽的眸子流下了泪水,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不能相信:仅仅是因为“思想”,思想者不但被残暴地结束生命,而且在结束生命前竟然被割断喉管!而这惨绝人寰的一幕,竟然发生在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一时间,人们用泪水写下的诗歌传诵在中国大地。(引导学生看投影打出的纪念张志新的诗歌)

中共辽宁省委作出决定:追授张志新同志为“革命烈士”。

1979年新版的《辞海》多了一个辞条:“张志新”。

中国的1979年被称为“思想解放年”。

那么,这惨绝人寰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我们说,它就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中。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生的?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动乱与灾难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教师讲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探索的十年建设中,我们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很严重的失误。尽管这些失误在1960年以后有了很大的纠正,但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而且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动反而一步步严重起来。到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不仅把阶级斗争引申到党内,而且把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而且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种“左”倾错误的发展,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这就是课本上提到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板书]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教师引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发端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历时十年,也被称为“十年动乱”。其中闹得最为厉害的时间就是头三年,即1966年至1968年,可以说是遍地烽火,炮火连天。

[投影显示]

1966,“文革”运动的兴起——“5.16通知”——“十六条”——红卫兵运动——破四旧运动——革命大串连——毛泽东接见1100万红卫兵——老干部被揪斗——刘邓开始被点名

1967,批判“刘、邓”——“一月风暴”——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二月逆流”——夺权——革命委员会——武斗——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1968,革命委员会好——献忠心活动——清理阶级队伍——军管和工宣队——全国山河一片红——五七干校——八届十二中全会——开除刘少奇出党——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教师讲解]“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下面我们先看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时间是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目的是所谓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运动表现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和“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批判。根据《五一六通知》,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由陈伯达任组长,康生等任顾问,江青、张春桥等任副组长,并规定“中央文革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以后,“文革”小组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机构。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狂潮,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红卫兵突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串连”,他们把中央“文革”的旨意带到各地,带动了各地的动乱,使地方党组织陷于瘫痪。1966年10月5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紧急指示,宣布取消“军队院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撤出工作组后由院校党委领导的规定”。从此,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除野战部队外,各级党委陷入瘫痪,基层党组织停止活动。接着,毛泽东主持召开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主题的工作会议,点名批判刘少奇、邓小平,强调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和《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规定业余时间由群众安排搞文化大革命,其方法也是采用“四大”。全国大动乱局面开始形成。

1967年1月6日,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造反组织在江青、陈伯达、张春桥等策动下召开“打倒上海市委大会”,夺了上海市委的权,这就是“一月风暴”。1月8日,毛泽东表示支持并号召夺权,全国内乱由此加剧。

1967年1月至2月间,在中央召开的不同会议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表示强烈不满,对林彪、江青一伙诬陷迫害老干部,乱党、乱军的罪恶活动进行斗争。康生一伙向毛泽东作了片面汇报。毛泽东批评了参与斗争的老同志,二月抗争被诬之为“二月逆流”。

二月抗争被否定后,全面内战,打倒一切的风潮愈演愈烈,在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操纵下,还掀起了所谓揪叛徒运动、“革命大批判”运动、清理阶级队伍等,制造了刘少奇、陶铸、彭德怀、贺龙等无数冤案。到1968年9月5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所谓“全国山河一片红”。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完全的肯定。全会决定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林彪在会上作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政治报告,林彪、江青一伙的骨干分子进入中央政治局,大大加强了他们在党中央的势力。

(在讲解中,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附: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对“文革”的评价是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的一场动乱。那么,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覆灭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二、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1.九一三事件和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教师引导]请大家先把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下,把线索搞清楚。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九大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尚未建立,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的情况下召开的。林彪代表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和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党章“总纲”。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九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林彪为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组成。在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林彪、江青集团的骨干和亲信占了半数以上。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它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九大以后,“斗、批、改”运动在全国展开,结果是党内矛盾和社会矛盾继续紧张,伤害了大批干部群众。

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斗争在九大以后愈加剧烈。林彪集团感到“接班人”地位受到威胁,于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以设国家主席为题首先发难,引起混乱。毛泽东立即采取措施,制止混乱,并于8月31日写了《我的一点意见》,点名批评陈伯达。

九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毛泽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林彪集团陷于被动的境地。林彪集团眼见形势对他们不利,决心铤而走险,密谋在毛泽东南行旅途中对他采取谋杀行动。由于毛泽东高度警惕并机智地采取措施,这一谋杀计划破产。林彪等人于9月13日凌晨外逃叛国,坠机身亡。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林彪反革命集团部分成员”和“林彪等人乘的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后的残骸”插图)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中国的局势。

[板书]2.从“批林批孔”到“四五运动”

[教师讲解]林彪事件发生后,全国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多次提出批判极左思潮的问题。这是1967年2月前后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周恩来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周恩来的纠“左”努力遭到江青集团的反抗。在周恩来同江青发生尖锐对立的情况下,毛泽东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致使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的努力被中断。

在197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王洪文、康生当上中央副主席,使江青集团的势力在中央政治局中得到加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企图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野心更加膨胀。一场更加激烈的斗争正在酝酿。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