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三大改造导学案例

编辑:

2013-04-10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

[教师讲解]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优势的不断加强,资本主义企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暴露得特别突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果不进一步受到改造,就不可能提高生产力来适应人民的需要。同时,在公私合营的企业与未合营的企业之间,私营企业大中小户之间,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的矛盾也突出了。如果不突破所有制界限,不突破企业乃至行业界限,统一调动生产力,统一安排,不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则一系列的矛盾就不能克服,生产力就会受到破坏。1955年上半年,上海首先就有8个工业行业进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试点工作,接着北京对棉布企业进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其他一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这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全行业公私合营确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办法。这样,为了进一步解决因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日益突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以提高社会生产力,适应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党和政府采取一个全面改造的重大步骤,即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成为迫不及待的事情了。

[板书]2.公私合营[投影显示]

第一阶段:1953年底以前,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55年下半年,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阶段。私营企业利润分配实行“四马分肥”原则,即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基金、企业资方红利四方面进行分配,由国家派遣干部参与管理企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掌握了领导权、生产资料变为公私共有、工人已开始成为企业主人。

第三阶段: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即按行业,不分企业大小同时实行公私合营。资本家将生产资料交给国家,国家通过清产核资定股给资本家支付定息。这种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支配权完全属于国家、生产经营直接纳入国家计划、工人成为企业主人,因而基本上是社会主义经济。

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行了公私合营。至此,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采取赎买 政策?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运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它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二是我国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一面。

三是大多数工商业者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和平改造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四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历史上就形成了盟友关系。

[教师讲述]下面通过具体例子请大家看一下改造的大概过程。

从1953年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首先进入单个企业改造的阶段。在天津,寿丰面粉公司的一个分厂,在一次粉尘爆炸中被大火毁坏了。

时为天津寿丰面粉公司襄理的乔维熊说:“到晚上的时候,宋彬如总经理、李志道和我,三个人坐在烧焦的一块冷木上,面对着已经烧了的厂子,就说怎么办呢?我就提个意见,我说现在就一条路,我们只能积极,不能消极。只有请求政府,我们走合营的路子,提出要重建,真正把厂子重建起来,我说这样做的话,党和政府要发展生产嘛,它一定会帮助咱们。”后来,寿丰面粉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重建了工厂,这样,就很快带动整个公司实现了公私合营。但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在1955年秋天,当工商业改造从个别企业合营进入到全行业合营的时候,一些资本家心中仍然充满了疑惑。

时为上海信谊药厂总经理的陈铭珊说:“当时统战部也召开了座谈会,大家来学习,当时我不发言,我一句话也不讲,实际上我心里是有个顾虑的,我想,公私合营怎么搞?是不是共产党要把我们工厂都吃掉了?”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1955年10月27日、29日,毛泽东邀请民主建国会、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陈叔通、李烛尘、胡子昂、胡厥文、荣毅仁等人和出席全国工商联会议的全体执行委员分别在颐年堂、怀仁堂举行座谈会。针对民族资产阶级大部分人既明知社会主义改造是大势所趋,社会主义道路不得不走,又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惴惴不安,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思想状况,毛泽东系统地阐明了中共的和平改造和赎买政策,殷切希望工商业者要安下心来,要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只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就有前途,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才可以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指出:对共产主义这个问题,要讲开,要说穿,共产主义是好事情,没有什么可怕。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全国的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当然,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就共产了,而是讲准备共产,要广泛宣传。他指出,我们现在采取的这个方法,是经过许多的过渡步骤,经过许多的宣传教育,并且对资本家进行安排,应当说,这样的办法比较好。对资本家的安排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工作岗位,一个是政治地位,要统统地安排好。毛泽东又指出,在工商界里面,希望每一个大城市有几十个、几百个核心人物,这些人比其他的人要觉悟高一些,经过他们去教育其他的人。过去这几年,工商界已经有一些觉悟程度是比较高的,他们懂得国家的政策、方针。因此,我们觉得完全可以设想:经过工商联、民建会、各民主党派的工作,壮大这么一个队伍,全国有几千人。他还对李烛尘等人提出工商界也要掀起一个改造高潮的主张进行说服,说:不要搞一阵风,不要说是要共产了,引起一阵风,好像刮台风一样,那个不好,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宣传教育等许多工作在内,要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

陈铭珊说:“最后他们做总结的时候,他们讲的,企业有红利的,赚钱的,红利照发,股息红利照发,你的职位不动,你原来什么职位,仍旧什么职位,工资不减,你原来是多少工资,工资不减,这个我听了心里很高兴,那么后来,最后一个,公方代表一定要派,那么我想这个没办法了,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我想,也就可以了。我心里怎么想呢?我想,要接受改造么,还是早点吧,不要等人家都排队,我再排队,那就不好了。”更多的资本家出于对现实的考虑,纷纷向政府提出合营要求。他们在这样的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时为天津市华龙增记织染厂经理刘世增说:“不是我去研究马列主义了,我那个时候还没有研究马列主义。从我的现实生活来看,我一看这个没办法,所以我走这个道路。”说明有点勉强。

虽然资本家的心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公私合营的步伐越来越快,到1956年1月,全国各大城市出现了公私合营的高潮。据北京市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领导小组12月间对588户资本家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资本家积极要求公私合营的约占37%,能接受公私合营的约占58%,不肯接受或有严重抗拒行为的约占5%。自从1955年12月份以来,私营工商业纷纷申请公私合营,到了1956年新年,已进入高潮。1956年1月4日,以北京市工商联主委、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为首的全市327家药店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8日,连同国药业在内的20个行业、300多家商店一道被批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那时,各区资本家和工人到处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结队游行,仅1月9日、10日两天,就有5万多职工和2万多资方人员参加游行。1月15日,北京市率先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工商界代表把一份份喜报交到了毛泽东的手里。对新中国的领导人来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都来了。在上海,荣毅仁代表资本家向工人保证,在1月20日前完成全市工商业的合营。

[投影显示]

[板书]3.三大改造的意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最后一段内容看一下,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而不将新中国的成立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标志呢?请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因为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变成公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确立起来,故而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教师讲解]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首先,从中国革命的性质看。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后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到1956年才基本完成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其次,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只有先推翻旧有的政权,建立起人民的国家政权,然后才能在这个政权的保护下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利用人民政权的力量,接管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造农业和手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表明新中国的成立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而不能标志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再次,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来看。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到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加上原来没收官僚资本后建立的国营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经济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些都是上层建筑中保障我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因素;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建立,它们就担负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工作,实现了二者的统一。

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因此说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教师小结]到现在为止,三大改造的内容就学习完了,下面,我们对本课的内容做一个小结: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布置作业]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答案:C

●板书设计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的我国农村经济

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

3.手工业的合作化运动

二、公私合营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

2.公私合营

3.三大改造的意义

●活动与探究

1.小调查:调查一下家乡农村农业合作化的情况,在班里交流。

2.小调查:调查一个老字号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在班里交流。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