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出国 > 游学

专访荷兰汉学家林恪出国游学二十年

编辑:

1970-01-01

荷兰读者也喜欢韩寒

留学生:你之前已经翻译过很多中国作家的小说,翻译哪个作家哪些作品,你是如何挑选的?

林恪:一般是看我自己的口味。我第一次翻译中国小说是我自己选的韩少功的东西,我比较喜欢他。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的东西,我看中国的这个作家觉得有意思,我在家里就试图翻译一下。当时还没毕业,就翻译着玩儿,看我能不能做到。后来还是有人帮助我找一个出版社说可以试试,让我继续做。所以主要是我自己的口味。

还有出版社会有一些要求,或者是有时候我推荐一些书,他们不喜欢。那就算了,我就找另外一些出版社。

留学生:中国文学作品在荷兰情况如何?

林恪:荷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中国小说,当时引进的是张显良等这些老一辈作家的伤痕文学等作品。90年代以来就引进中国现在最大的作家的作品,像莫言、苏童、余华(苏童的作品我也翻译过)。虽然荷兰作为一个小国,图书市场比较小,但是我们对外国文学还是挺感兴趣的,所以翻译的作品跟周围其他欧洲国家的也差不多,每个比较有名的中国作家的作品,法国、德国、美国翻译过什么我们都翻译过来。

留学生:中国文学在荷兰的地位怎样?

林恪:我想除了一般的学校或者是一般的大学,不会有讲中国文学的课,肯定没有。甚至连中文系上课的时候都很少谈文学,所以培养新的译者也很难。当然,学中文本身已经很难了,所以大部分的课程就是背汉字、发音、声调什么的都很难。大部分还是花在学汉语的课程上,下面就是学一些历史、政治、文化,孔子或者什么的。文学的课可能就一两门课,翻译课也有,我也有带过这样的课,带他们一起翻译一篇短篇小说,当代作家的一些短篇,在恩尚一起翻译。但是老百姓在荷兰都不知道中国文学的一些作家,现在莫言他们可能听说过,但是包括莫言的书在荷兰也不是畅销的。

留学生:亚洲文学呢?

林恪:只有日本文学受关注度稍微好一些。

可能是因为很早得到诺贝尔奖吧,上世纪60年代就有作家得到诺贝尔奖,可能是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日本是最早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学方面。所以他们更西化一点。

还有二战以来美国跟日本的关系非常密切,美国在那边大量地投资,后来又有作家村上春树。他也是完全看英国文学长大的,他也住过美国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日本文学在西方还是知名度更高一些。

中国作家要在西方有所建树的话,可能要看年轻的一代。像村上春树这样,只有年轻的一代才会西化程度比较高。先吸引到西方读者的兴趣,再考虑其他的可能会好一点。对老一辈作家来说有一定难度。年轻一代作品被翻译过去的就特别少。现在开始有一些年轻人,徐泽成,还算年轻吧,七零后。韩寒也被翻译成外语,但是主要是他的杂文、博客,他的小说不知道。

留学生:韩寒在国外受欢迎吗?

林恪:他们挺喜欢他的这些博客,觉得很幽默,还讲一些中国现实的情况,挺喜欢但也不是有很多人。

中国小说不等同于中国

留学生:你曾说过中国的小说不像欧美的小说那样强调故事性、强调个性,在你眼中中国的小说强调什么?

林恪:中国的小说强调社会问题比较多,但不是很关心社会的问题,而是关心现实的问题,西方人喜欢这类小说,这很奇怪。

很多西方人经常是拿中国小说当纪录片看,想由此了解中国的情况。他们觉得报纸描写得肤浅了一些,看不到很多细节,真正想了解中国人就要通过小说。比方说现在中国社会上的民工问题,读者就通过看小说进入一个民工的脑海里(进入角色),看民工是怎么过日子的。他们觉得这不是纯文学的书籍,文学性也不是很高,他们用它来学习中国现实社会。这也确实是比较矛盾的,读者为了解现实而看小说,但小说是虚构的,不一定反映真实情况。

我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想要扭转荷兰人这样的观念,告诉他们这只是小说,跟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也写评论提出一些问题,但是我不知道读者的反应怎么样。不过西方人看中国小说并不是很多。他们也看纪录片。在荷兰或者国际上有很多电影节,有很多独立导演做的电影很有意思。我记得有一些电影就是讲到中国农村农民卖血,之后得了艾滋病的问题,类似这样的电影在西方很容易引起注意。余华也写过《许三观卖血记》。

留学生:目前中国作家要在荷兰占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还是比较难的?

林恪:是的。各个国家英美文学成为主流,好像有点势不可挡的意思,到处都是,包括在中国。我想可能真的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像我昨天说的,英美文学那么流行的原因不可能是因为这些书比其他国家的书好。但是在荷兰也差不多,我也听说一些欧洲其他地方的小说家现在开始在欧洲的一些小国家比如瑞士、捷克等,他们也在创作中开始考虑到要适应英美的读者,要不然美国人看不懂我就不能出名,作品不能被翻译为外语。他们在写的时候就开始适应这个现象。你看一个美国作家不用这样做,他可以写得非常细,包括他的日常生活,他衣服穿的什么牌子,他喝星巴克的咖啡,都可以写进去。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但是一个中国人写这样的,提中国牌子的什么东西,西方人可能会觉得看不懂看不下去。这是一个不平等的现象。

留学生:从汉学传播角度来看,如果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话,你刚才也说他们也想通过小说来了解。让你给西方人推荐的话你会推荐哪些书呢?

林恪:我还是会推荐一些我认为好的书。比如我觉得他们应该看《围城》,其实里面也有那些对话,《围城》的一大部分是两夫妻吵架的场面,很有意思。吵架的技巧很大。我希望荷兰人或者西方人能够把中国文学当做一种艺术,不要把他们当做学习中国的材料。我想改变这个东西,我觉得很可惜。我去法国也不会拿法国小说去了解法国社会。我想一个翻译家能做的就是多翻译多介绍,让西方的读者或者西方人能够慢慢适应。当然中国文学有点不一样,但是你读着读着以后你会慢慢习惯,你读十本二十本以后你不会再觉得很奇怪或者看不下去。这是一个过程。

以上就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总结的关于林恪出国游学的相关信息,愿与大家共勉!

标签:游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