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1年教育学综合考研测试题

2010-12-15

一、选择题

1.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 )

A。道法之争 B。儒道之争 C。儒墨之争 D。名法之争

2.荀子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

A。雅儒 B。大儒 C。俗儒 D。贤士

3.鸿都门学创办于( )

A。唐代 B。东汉 C。春秋 D。西汉

4.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要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的是( )

A。董仲舒 B。荀子 C。王充 D。孔子

5.《千字文》的作者是( )

A。西汉的史游 B。东汉的蔡邕 C。南北朝的周兴嗣 D。南宋时期的王应麟

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提出"教育独立论"的是( )

A。蔡元培 B。严复 C。杨贤江 D。容闳

8.《忏悔录》是( )的著作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奥古斯丁 D。西塞罗

9.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 )。

A。蒙旦 B。拉伯雷 C。莫尔 D。维多里诺

10.被教育史家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的是( )

A。马丁路德 B。布跟哈根 C。梅兰克顿 D。斯图谟

11. 在卢梭划分的四个学龄阶段中,( )的重点在于智育和劳动教育。

A。婴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2.英国《1944年教育法》也称为( )

A。《费里法案》 B。《巴特勒法案》 C。《巴尔福教育法》 D。《富尔法案》

13.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克伯屈 B。鲍尔斯 C。狄尔泰 D。斯普朗格

14.在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中,认为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的是( )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 D。筛选假设理论

1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俗语和"孟母三迁"的故事反应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人的活动 D。学校教育

16.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不能仅传授他们固定的价值观点,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集体教育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17.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 )

A。潘菽 B. 房东岳 C. 廖世承 D。杨贤江

18.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相对功利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好孩子定向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19.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20. 以下哪个是邓克尔提出的( )

A。功能固着 B。酝酿效应 C。原型启发 D。思维定势

二、简答题

1.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裴斯塔洛齐和谐发展思想述评。

3.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结构。

5.教师职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

三、论述题

1.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及对教育的影响。

2.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C 5、C 6、A 7、A 8、C 9、D 10、C 11、C 12、B 13、B 14、D 15、B 16、C 17、C 18、A 19、B 20、A

二、简答题

1.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答: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董仲舒在应对汉武帝的贤良策问时,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提出了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等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3)论道德教育:在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因为它是董仲舒德治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自然延伸,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1)道德教育的内容:“三纲五常”是董仲舒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强勉行道”;“必仁且智”;“重义轻利”。

2.裴斯塔洛齐和谐发展思想述评。

答:裴斯塔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道德、有智慧、身体强壮、能劳动并有一定劳动技能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在《天鹅之歌》中,他写道:“依据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这里所说的“完全平衡”,就是指德、智、体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