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辅导 > 政治

2015年考研政治经济学重要概念详解

编辑:sx_zhangby

2014-11-25

政治经济学作为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原理三大部分之一,是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下面是编辑老师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经济学重要概念,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高效复习。

2015年考研政治经济学重要概念详解

一、给生产力一个形象  

如果仅仅按照书面的概念理解生产力概念,不易进入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核心。因为,生产力这个概念是链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物质和意识的一个宏观、抽象概念,这样的概念对于没有学习过哲学的考同学来说难以一下子接受。

毛主席说过一句话:“物质可以变意识,意识可以变物质。”这句话在考研史上难住了许多人。这句话的前半段很好理解,“物质可以变意识”就是说:物质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产生了拥有意识的人类这个物种。那么后半句“意识可以变物质”又作何解?这是通过实践实现的。让我们回忆实践的定义:人主观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只要是实践,就一定必须有人使用了自己的意识并主动地进行。

主动地进行?怎么样主动进行并变成了物质?看一看你身边的桌子,同时想象旁边放着制造桌子所需的原料——木头、金属、油漆等。现在请你告诉我,这堆原料和这张桌子到底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桌子的物质组成和它的原料完全相同,桌子仅仅是将原料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产物。那么,这样物质完全相同的东西,又带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价值,区别到底在哪?答案已经很明显:在于组合的规则和顺序。

这个顺序是由人的思维赋予物质的,也就是说,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给物质一个形态,而这个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停留在了物质上,意识创造了物质。这时有一些同学会有疑问,意识创造了物质的实体吗?并没有,意识创造了物质的形式,而形式也是物质的内容之一。

那么实践既然是将意识转化为物质的途径,那么具体它做了什么呢?它将自然界的物质转化成你需要的形态,比如树木成为木材,木材成为桌子。全人类或某个社会的全部人的实践生产能力的总和就叫做生产力。将生产力的概念形象化后,,生产力就变得容易学习了。

标签:政治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