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家长专区 > 心理行为语言

小学生其他问题行为的识别与矫治

编辑:

2012-07-30

二、小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及其矫治

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拒食、反刍与神经性呕吐、极度偏食、过度肥胖、异食癖。这里我们只针对儿童中常见的过度肥胖做些分析。

个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即为过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即为肥胖症。而一个人的标准体重是与其身高、年龄、性别、体型有关的。据1994年调查,我国青少年肥胖者比率为2.40~3.9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父母对独生子女抚养上的过度专注,儿童与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肥胖不仅给个人生活带来不便,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大约有一半的肥胖者在成年后仍然保持肥胖。而肥胖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病机会,使生长激素释放缓慢,抑制儿童正常成长发展。肥胖给个人带来的心理影响是降低自尊、自信。肥胖儿童多数自我评价差,幸福满意感差,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一般认为吃得多、活动少是引起肥胖的原因,实际上这只是肥胖的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要复杂得多。

第一是遗传与生理因素。按照定点论(set-point theory)的说法,人体内有一种“体重定点”的装置,它通过影响我们从外部摄取食物的需求来制约人的体重,使它维持在一个常数附近。当人的体重超过定点时,这一装置就会降低人的食欲,减少进食量;当体重明显地低于定点时,就会提高人的食欲,增加进食量,以达到体重均衡。有研究结果支持这样一种看法,即下丘脑底部与外侧部是决定个人体重定点的神经中枢。即使是相同身高的人,其体重定点也是有差异的。其差异的原因一部分取决于遗传,一部分取决于2岁以前的饮食习惯。

第二是个人心理与行为因素。如多进食、少运动、喜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生活习惯;进食很少受内部线索指引,却常受外部线索指引,即不管饥饿与否,只要有可口食物在眼前,都会大吃一通。此外还有情绪因素影响。一般人在体验到焦虑时食欲会降低,而肥胖者在焦虑时反而食欲大增。这可能是一种习得的不良反应。因为口中有食物咀嚼时脸部肌肉紧张度会随之降低,从而心理紧张也随之降低。久而久之,进食成了个人习用的一种降低焦虑的手段。

第三是家庭养育方式及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环境因素。肥胖儿童的父母一般都期待孩子吃多、吃好,更能容忍他们多吃、少运动的生活习惯。再从社会环境来看,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肥胖症患者相对要多一些;饮食文化习惯、社会流行的审美观念等也影响人们的进食行为从而影响体重。

改变过度肥胖以行为矫正方法为主。唯应注意的是小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随着身高增长,其体重也有一个正常增加的过程。行为矫正的目标不是要减轻他们的绝对的体重,而是要减少他们超重的比率。行为矫正的内容包括两项:降低超出比例的体重;维持最初减少体重的成果。

自我控制是矫正体重超常的重要行为改变技术。它是让学生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他可以定出减轻体重的目标;记录每日的进食的种类和数量;控制刺激条件(例如不把食品放在书房);规定正常的进食行为(例如专注地进餐,细嚼慢咽);发展与无控制进食行为相对立的或替代的行为(例如当在规定的时间之外想吃东西时,让自己听音乐);记录体重改变的过程,作自我分析;当减轻体重有成绩时,实行自我强化(例如看一场电影)。

张春兴曾提出节食的10条建议(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505?506页。),现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1)养成“三定”(用餐定时、定量、定点)、“四不”(时间不到不吃、不是在饭桌前不吃、多了不吃、三餐之外不吃)的进食习惯;

(2)养成细嚼慢咽的吃饭习惯,借以体验由饥到饱的感觉变化过程;

(3)养成吃饭时不做其他事的习惯(不读书、不看报、不边看电影边吃零食);

(4)不吃或少吃含脂肪与糖分多的食物(如巧克力、汉堡包);

(5)节食要合理,防止因偏食造成营养不良,一旦有机会又放开胃口大吃,使以前节食的努力前功尽弃;

(6)养成爱吃清淡东西的习惯,菜肴中少用调味料,减少引起食欲的外在诱因;

(7)少与饕餮型的人共餐;

(8)注意吃自助餐时,选用小一号的盘子,限制自己的进食量;

(9)安排适当的身体运动;

(10)节食必须持之以恒,不要持急功近利的态度,应将节食视为正常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