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思想哲学论文

论幸福问题的伦理思考

编辑:

2014-03-25

人的心境的最高境界是庄子所言的“至乐无乐”,即根本不存在快乐、不快乐、痛苦之情绪。因为快乐和痛苦必定是相对而立,相伴而生的,只要你追求快乐,你就无法避免痛苦;如果你把快乐与幸福等同,那你的幸福就不可能持续、恒久。所以,讲到底,最高的幸福从人的主观感受来说,就是持久的内心宁静,就是很少内心波澜起伏的深层愉悦。

不同的时代,因生活水准与生活质量的差异,人们对幸福感受的具体内涵会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当今的社会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因此,对幸福的感受也更丰富具体。然而,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无论是艰苦的生存条件,还是物质充裕的生活条件,在社会层面,总存在着贫富不均的现象;在个人层面,总会有顺逆起伏的经历,人们都会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达至幸福,怎样才能保持恒久的幸福?

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尽相同的价值观念,但在不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语言、习俗所表达的幸福追求背后,往往存在着人类社会人性深层的一致性。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明,在关于幸福的探讨上,除了虚无主义思想与极端的物质享乐主义、禁欲主义以外,绝大多数的理论学说都摒弃了纯粹以身外之物为最终的追求目的,都十分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层面,都是以精神的充实,人性的完善,心绪的恬静、安宁为指归,都认为真正的幸福意味着活泼的生命力的释放、人生意义的获得,以及对自我生命力的适度把持,都主张将这种状态贯彻生活的始终。一句话,物质条件固然不可少,但精神层面的修炼对于幸福更为重要。尽管不同的论说各有?侧重。?

托尔斯泰说:“人是为了幸福而创造的,幸福在他的内心中,在满足人类简单的需要中。”[4](658)尼采说:“对于平凡的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4](659)即使是现代西方功利主义者,在重视人们的利益之时,也是充分认可人的幸福的内在创造性价值实现和内心宁静的内核思想的。美国当代深具影响的作家安•兰德说:“幸福是一种意识状态,这种意识来自个人价值的实现。如果一个人看重创造性工作,他的幸福就根据他在一生的贡献中取得的成就来衡量。”“幸福就是一种没有矛盾的愉快状态——这种愉快不会让人遭受惩罚或感到内疚,这种愉快不会与你的任何价值冲突。”[5]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的精神层面的修炼对于幸福只有消极的功能,即去除痛苦。他说,人与动物在对快乐、痛苦感受上的重大区别在于动物的感受是当下的,较少记忆与储存,更少对未来的憧憬。而人往往“能将自己的快乐和忧愁,凝集而储藏起来”,并“对于未来的非当前的事物加以追求”,所以,人的快乐与痛苦的感受比之动物深远不知多少倍。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在生活上通常会十有八九不如意,怎么办?只有通过精神生活的调节,去摆脱痛苦。由此,叔本华得出结论:“一切幸福的情境,一切满足的情感,就其性质而言,都属消极的。”[4](657)

其实,注重精神层面的修炼更具积极的功能,它可以通过德性的培育和人性、人格的完善,潜在能力的增强与展现而达到深刻、持久的愉悦,获致?幸福。?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