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国学论文

国学经典解读::论王阳明心即理说的主要观念

编辑:

2013-11-29

三 人心与道心 -- 凡、圣境界

阳明言心,除了述及心的不同成素外,亦提到了心的不同的境界 --人心与道心。阳明虽有时以道心作为良知或即心的别称,例如他说「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传习录》卷上,《集评》31,P.69)以及说「道心者,良知之谓也。」(《传习录》卷中,《集评》140,P.187),这时候,他并无将道心与人心作出对照;但是,更多的时候,他承接了宋儒的「十六字心诀」(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执中」)的讲法,将心区分为人心与道心两种境界,两者互相对照。他在解释「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时说:

「率性之为道」,便是道心。但着些人的意思在,便是人心。道心本是无声无臭,故曰微。依着人心行去,便有许多不安稳处,故曰惟危。(《传习录》卷下,《集评》250,P.318)

这里,阳明的意思其实是说:道心即心的最高的境界,不夹杂人的私欲,体现出天道、天理,因后者是形而上的(「无声无臭」),故说「道心惟微」;相反,人心是心的现实状态,它夹杂了人的私欲,表现出人的种缺点(「不安稳处」),故说「人心惟危」。

阳明虽区分开人心与道心,然而,他却并非视两者为截然对立;相反,他以为两者在思辨上虽可分开,但在实践上却相即不离。因此,有一次他响应弟子徐爱说道心为主,人心为从时说:

爱问:「『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弊。」先生曰:「然。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三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今曰『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传习录》卷上,《集评》10,P.42)

依此,阳明反对道心为主、人心为从之说的理由是:这种说法将心、人心、道心三者割裂起来。其实,心体是一,就其未夹杂人欲来说称为道心(天理),就其夹杂了人欲来说称为人心(人欲),并非有三个完全独立的心。

其实,宋儒言人心、道心之分,是承继了传统儒家言凡人、圣人之分,只是前者较侧重从心的角度来讲出两种不同的主体境界。依传统儒者的观点,凡与圣只是相同的道德主体的不同的境界,两者有着不即不离的关系。凡与圣的区分,只由于修养工夫不同而有异,但两种境界并非是截然分割的,因为它们属同一的道德主体,它们只是随着主体的努力而有所升降。

阳明深明这种凡圣不即不离之理,他对此,他曾有许多深入的诠释。以下,我们先将他对于凡圣境界的主要论述列举出来,如下:

1. 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锻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锻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传习录》卷上,《集评》99,P.119)

2. 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便同谓之圣。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后儒只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此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传习录》卷上,《集评》107,P.129)

3.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传习录》卷中,《集评》139,P.181)

4. 心之本体即是天理。天理只是一个,更有何可思虑得?天理原自寂然不动,原自感而遂通,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来体用而已,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来。故明道云:「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若以私意去安排思索便是用智自私矣。「何思何虑」正是工夫。在圣人分上,便是自然的:在学者分上,便是勉然的。(《传习录》卷中,《集评》145,P. 203)

5.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功夫,亦只从这点明处精察去耳。(《传习录》卷中,《集评》289,P.341-342)

标签:国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