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22
四、布置作业:
1.归纳“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2.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第三课时
一、知识梳理
学生展示归纳的“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一)重点字词例释
1.相
⑴作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誓天不相负(代“你”);
⑥不得便相许(代“你”);
⑦登即相许和(代“它”);
⑧蹑履相逢迎(代“他”);
⑨怅然遥相望(代“他”);
⑩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⑵作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
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
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⑤仰头相向鸣;
⑥黄泉下相见。
⑶作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2.见
贱妾留空房,相见(动词,见面)常日稀;
转头向户里,渐见(副词,被)愁煎迫;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指代副词,指“我”)丁宁。
3.适
适(刚才)得府君书;
处分适(适合)兄意;
始适(出嫁)还家门。
4.谢
谢(辞别)家事夫婿;
多谢(劝诫)后世人;
阿母谢(推辞)媒人。
5.令
县令(长官)遣媒来;
便言多令(美好)才;
岂合令(您)郎君;
莫令(使)事不举。
6.自
我自(本)不驱卿;
本自(本自,本是)无教训;
自(即)可断来信;
葳蕤自(且,还是)生光;
自(其)名秦罗敷;
自(其)名为鸳鸯;
好自(亲自)相扶将;
物物各自(助词,无义)异。
(二)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通“娶”); 箱帘(通“奁”)六七十; 恐此事非奇(通“宜”);
摧藏(通“脏”)马悲哀; 蒲苇纫(通“韧”)如丝。
(三)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偏指婆婆),及时相遣归;昼夜勤作息(偏指作),伶俜萦苦辛;
我有亲父兄(偏指兄),性情暴如雷;我有亲父母(偏指母),逼迫兼弟兄(偏指兄)。
(四)互文
“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此句意即“左手右手执刀尺绫罗”。如《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一句意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在村子四周叫喊冲撞。《劝学》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句意即“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解惑的却不从师”。
二、问题探究
1.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 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2.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3.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可参照《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4.①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